浪 淘 沙 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题:词中三处运用对比,联系作者经历,分别说明对比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梦境与现实对比:表现对昔日“贪欢”的怀念和今天囚居的愁怨;

(2)“别”易见“难”的对比:表现破国被囚转眼之间,而故土故人消逝的无限悲哀;

(3)天上与人间的对比:表现由帝王沦为囚徒的厄运不可逆转的惨痛。


解析:

题目非常具体,有如下信息:三处对比,内容,情感。围绕此答题即可。结合中学课本中的《虞美人·春花秋月》可知,李煜的这首词将眼前实景与联想到的往事(虚境)对比起来,体现国破被囚的悲哀。

阅读下面这诗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1)这首词的上阕“秋水深深”一句中的“秋”字在写景和表达感情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叙述。

(2) 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你认为这首词是否像他说的一样?请简要分析说明。

(1)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2)本词作者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有辛弃疾的风格特点。但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虽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只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与辛弃疾的悲凉豪壮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减字木兰花 春情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内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魂归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清平乐 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1)这两首词题材相同,都是写 ,艺术手法相同,都是

(2)两首词的结句都提到了“杨”,作者借此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1)暮春景色   借景抒情  (2)不同。前者是说,无情的杨花尚能飞入洞房,有情之人却反而滞留他乡,令人思念悲伤。后者是说,杨花自有高洁品格,不肯附丽权贵之家以求飞黄腾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卜算子

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词中“雁”、“蛩声”“月”这三个意象,作具体分析。(8分)

(8分)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凄怨、由凄怨到断肠的变化过程。(2分)“雁”这一意象取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长时问登楼远望,却没有盼到远方的音讯,传递出了主人公的失望之情。(2分)“蛩(蟋蟀)声”如泣如诉,更显庭院寂寂,从而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凄怨情怀。(2分)“月”这一意象,代表着思念、相会之意,而主人公在月上之时却形影相吊,由苦苦思念而产生的悲怨之情更令她柔肠寸断。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玉 楼 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毂绉:即皱纱,比喻水的波纹。棹:船桨。浮生: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传诵千古的佳句,一个“闹”字用得极其精妙,请写100余字谈谈你的理解。

闹,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竞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评价“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酒 泉 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本词塑造了"弄潮儿"什么样的形象?(不超过40字)(2分)

(2)这首词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弄潮儿"形象的?(4分)

(1)塑造了弄潮儿具有精湛技艺、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英勇无畏、搏击风浪的形象。(2)①"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两句(写"弄潮儿"能在潮头上立泳而使手中的红旗不湿,)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写来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②以钱塘江潮之排山倒海、壮阔惊险的描写渲染烘托出弄潮儿的精湛技艺和英勇无畏。③结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用梦醒后尚心有余悸进行烘托,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和弄潮儿的形象。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要点:描写,烘托。)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尘暗旧貂裘”的“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

(1)(3分)“暗”是该句的词眼,既是写颜色,又是写心情。一方面貂裘戎装尘封色黯;另一方面词人岁月流逝,人事消磨,饱含惆怅郁懑。

(2)(5分)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相思令

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1)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表现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请具体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词中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凄迷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低沉凄伤的心境。

(2)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后凄迷怅惘、孤独忧伤之情。“陇月低”三字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霏霏之烟、凄凄之风”表现了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的情景,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结句“寒鸥相对飞”表现了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2分) 有人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点”“破”写得最妙,为什么? (2分)

答:

(2) 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6分)

答: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分) 化静为动,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虚写(或“想像”)(1分)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

化用典故(前人诗句) (1分)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尺,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__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