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念奴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半阕对景物的描写大气磅礴,并寓赞美之情于其中,以“江山如画”英雄辈出作结,更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豪放词风。 B:对周瑜的刻画,突出了他少年英俊、风流儒雅、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雄才大略,表现了作者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C:作者神游故国时豪兴满怀充溢激情,在审视自我时决意超越古人,立志建立功业,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 D:本词题为“怀古”,但将写景、咏古、抒怀融为一体,气势恢弘,意境深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品位。

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下列词句中全属于这种情况的一组是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国神游④多情应笑我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⑥早生华发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 B: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 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__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产生于南朝,成形于唐,兴盛于宋。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B:歌、行、吟是古诗体的一种乐府诗类,歌、行、吟虽名称不同,但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 C: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苏轼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是北宋词人。 D:词,每首都有调名,称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没有词序倒置现象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暗用杜牧《赤壁》诗,指出赤壁之战因由,属匠心独具。 B:此三句用周瑜烘托作者,正面写周瑜英姿潇洒、年轻有为。侧面写作者仕途坎坷,用心良苦。 C:此三句词人信笔写来,与赤壁之战扣得不紧.属多余之笔。 D:此三句用美人衬托英雄,侧面反映周瑜英姿潇洒、年轻有为,也暗含对自己年纪己老事业无成的感叹。

对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 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7.①《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②《画菊》:坚信大义,宁死不屈,崇高伟岸。

8.①百花:丧失民族气节、依附新朝的人们。②疏篱:恶劣的政治环境。③抱香:坚持民族大义。④北风:元朝统治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

6.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这首诗首联暗喻自己对这次出仕的等闲态度,说明已没有跟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尾联点明主旨:我不会被腐败的官场中的乌烟瘴气污染的,“素衣莫起风尘叹”。

6.开篇暗点题旨,抒发感想:世道没落,已没有再跟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

《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