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水部张员外籍,指唐代诗人张籍。白二十二舍人,指唐代诗人白居易。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②【有底】有何;【时】相当于“啊”。
(1)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本诗写景之美,亦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本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水中的倒影,摇曳生姿,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
②该句表现了作者对雨后曲江清新、明净的春景的喜爱,也表达了对白居易辜负这良辰美景的惋惜,又委婉地表达了对其爽约的埋怨。(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 闾 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
(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
(1)诗的起句即景起兴,以沅湘的水引出屈原;又以沅湘水的流“不尽”来喻屈原“怨”的深长和厚重。
(2)诗的后两句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特定的秋日萧瑟图景,烘托出屈子失意落魄、满腹遗恨的形象,含意蕴藉而又满蓄感情。
下列句中“风流”的意义相同的两句是( )和(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C: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片”。“片”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片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支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比如__的《沁园春・雪》。
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__》)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 荟萃 哀声叹气 言简意骸 B:杂糅 针灸 冠冕堂皇 负隅顽抗 C:陷井 融恰 变本加厉 畏葸不前 D:自诩 陷媚 固弄玄虚 深居减出
词中所用典故和它相对应的人物,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封狼居胥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③赢得仓皇北顾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A:①霍去病②周瑜③刘义隆④刘裕 B:①王玄谟②诸葛亮③刘义隆④孙仲谋 C:①霍去病②周瑜③王玄谟④刘裕 D:①刘义隆②周瑜③王玄谟④孙仲谋
所选词中有多处写到“月”,以月来渲染环境气氛,表达感__彩。下列四句中写月的情调有一句与众不同,它是哪一句?并体会此句与其他各句感__彩的区别。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一尊还酹江月 D:波心荡,冷月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