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①以元夜的繁华热反衬“那人”的孤寂。
②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谈谈你对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这三句描写了春天傍晚屋檐下静悄悄,窗下灯光昏暗,风雨连绵的景象,写出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特点。作用是为下文写杜鹃夜啼声作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词人身世飘零、壮志未酬的凄凉、愁苦之感。
(2)反问句集中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由悲凉的杜鹃夜啼声产生的凄凉、愁苦、悲愤的感受。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飘零,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这一句感情丰富,既包含了词人只身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感,也包含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更有年华老去、壮志未酬、抱负未展的悲愤之情。
阅读唐代诗人高适《除夜作》,完成后面(1)(2)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中写“寒灯”有何意义?
(2)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所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描绘出孤寂清冷的意境。
(2)诗人写思乡角度很有特点,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虚写,想像,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完成1-2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①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象: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2)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①水部张员外籍,指唐代诗人张籍。白二十二舍人,指唐代诗人白居易。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②【有底】有何;【时】相当于“啊”。
(1)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本诗写景之美,亦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本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水中的倒影,摇曳生姿,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
②该句表现了作者对雨后曲江清新、明净的春景的喜爱,也表达了对白居易辜负这良辰美景的惋惜,又委婉地表达了对其爽约的埋怨。(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 闾 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
(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
(1)诗的起句即景起兴,以沅湘的水引出屈原;又以沅湘水的流“不尽”来喻屈原“怨”的深长和厚重。
(2)诗的后两句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特定的秋日萧瑟图景,烘托出屈子失意落魄、满腹遗恨的形象,含意蕴藉而又满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