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分典刑狱的机构分称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称“()”。
在体例上,《宋刑统》主要取法( )。
A:《永徽律疏) B:《唐六典》 C:《大中刑统》 D:《大周刑统》
明初立法指导思想是( )。
A:刑新国用轻典 B:刑礼并用 C:刑乱国用重典 D:重刑轻礼
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刑新国用轻典,__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周礼·秋官·司寇》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
A: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C: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窦娥冤》第4折(书选)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
2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
2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
。
2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
2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子,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
21.“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__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__的罪恶。据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知,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供的供词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更深刻。
22.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__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谴责。据《元史·成宗纪》载,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而这些贪官污吏往往是造成冤案的罪魁祸首。
23.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__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2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__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它加重了窦娥悲剧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__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解析】
21.(前一句需抓住“屈招”分析屈打成招的冤情;后一句抓住“覆勘”分析出官府敷衍公事、__的罪恶)
22.(前者“无个不冤” 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后者揭示官府贪赃枉法,是“无理有钱”者的天下。)
23.(作者将变革希望寄托在皇帝的“金牌势剑”,且又将除害说成是“与天子分忧”,可见关汉卿的历史局限性)
24.(抓住窦娥遭受冤屈的处境和“收养我奶奶”的嘱托对比分析)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窦天章云〕 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 做出这等事来?
〔蔡婆婆云〕 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
〔窦天章云〕 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
〔魂旦云〕 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口昝)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
〔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
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
〔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1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句唱词比课文节选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伏法场典刑”这句话对当时的社会揭露得更深刻,试简要分析。(4分)
答: 。
12.【收江南】曲中“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的现实更深刻,试结合《窦娥冤》简析。(4分)
答: 。
13.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4分)
答: 。
1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4分)
答: 。
(二)11.“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伏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__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案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是多少人屈打成招,而“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__的罪恶。12.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__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13.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__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1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的善良本性。她的孝道至死不渝。除了__,她想到既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得窦娥的品格更见高尚。同时,也加重了窦娥的悲剧色彩。一个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居然落得如此下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呼喊 C:表达内心极度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