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词在声韵上的特点。
柳永雅词的代表作是《()》(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以赋为词”是他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是怎样写景与抒情的?
联绵词按两个音节的声韵关系可分为哪几类?
诗词赏析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倩:请。
1. 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2.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__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或后,答一半,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鸣咽,雪漫漫。
22.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3.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2.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
23.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
【解析】
22.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23.这是一首写征人思乡的边塞词。上片写主人公由明月而思乡,由思乡而“梦长安”,思乡之苦可见。下片写他梦醒后所见所闻。所见天阔星稀,白雪漫漫,所闻夜漏声残,画角呜咽,以景象渲染乡思愁情。
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寒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②宫殿,冷烟衰草。
注: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北宋首都汴京。②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更何谈恢复的准备!昔日大好山河,沦落敌手,哀鸿遍野,了无生机。奢华的宫殿,满目凄凉。(2分意思大致对就可以得分。)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1分)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
2.古诗中经常使用倒装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辛弃疾的《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四十三年, , 。”
3.古诗词中,“雨”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 。”李清照《声声慢》中“ ,到黄昏, 。”
(1)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3)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樽、酹、烽火、骤雨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默写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描写想象之景的一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或:杨柳岸、晓风残月
阅读下面一首唐五代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1)词的第一句写的是喜景,这与全词的情感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2)词最后一句与整首词似断非断,并没有多少内在联系。你怎么看这一问题。(3分)
(1)答:( 1分)不矛盾。(1分)首句写出了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橘柚芳香扑鼻的喜悦,所描绘的美丽景致,为第二句陡然转入写江边凄清、楚天幽远的迷茫之景,做好铺垫和衬托。令人喜悦的景象,只写一句,在刹那之间,便转入抒发惜别之情,这种构思,恰到好处。
(2)答:(1分)其实并非如此。(2分)在构思上,与第一句遥相呼应,密切关合,笔法照应极其周密。在写景上,第一句写“蓼岸风多橘柚香”是以喜景开头;结句写翌年红兰盛开,江水碧波荡漾,亦是写令人欣喜的景象,又以喜景作结。写得如此含蓄雅致,优美动人,富于诱人的艺术魅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