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
A:莺莺、张生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 B: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误会 C:莺莺、张生和郑恒之间的冲突 D:老夫人与红娘之间的矛盾
《西厢记·长亭送别》莺莺如何看待张生赴考?()
A:不想张生去赴考 B:想张生高中,认定张生回来一定会娶自己 C:既希望张生高中,又怕张生高中之后变心,心情极度复杂 D:不知如何是好
《西厢记》是通过()两条线索、两种冲突来布置情节、安排结构的。
A: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的矛盾 B: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 C:张生和孙飞虎的矛盾 D:莺莺和郑恒的矛盾
《莺莺传》中张生和莺莺曾分别居住在普救寺的东厢和西厢。
在《西厢记》中张生的什么行为促使红娘萌生了主动撮合崔莺莺和张生()。
A:上吊自杀 B:离家出走 C:辱骂莺莺 D:挑唆闹事
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唐传奇《莺莺传》——元稹 B:《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C:南戏《琵琶记》——高明 D:“三言”“二拍”——冯梦龙
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唐传奇《莺莺传》——元稹 B:《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C:南戏《琵琶记》——高明 D:“三言”“二拍”——冯梦龙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二本 第一折)
王实甫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注:此曲为莺莺的唱记号。已有婚约在身的莺莺在佛殿巧遇张生,竟“好生顾盼”,自此以后,莺莺对张生的思念日见其深。
(1)此曲写景抒情一脉相贯,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两句。
(2)有人评价此曲“语言浅近而语意含蓄”,请结合“隔花阴人远天涯近”一句作分析。
(1)这两句一情一景,情景交融。(1分)“成阵”“风飘”写地上空中落英缤纷,这纷纷扬扬的暮春落花既是莺莺将要逝去的豆蔻年华的写照,也是莺莺愁绪的寄托。以情观景、情借景生,二者融合。(2分)含蓄地表达出莺莺青春虚度、有爱难成的万端愁绪。(1分)
(2)“人远天涯近”一句借助“天涯”这一常见意象来作比抒怀,不仅合情而且入理,用语自然,抒情形象。(1分,围绕“语言浅近”分析)该句采用反衬的手法,以“天涯之远”反衬“两人相隔之近”,极写莺莺和张生交往之难(虽近却难相聚),既流露出莺莺对所处环境的悲怨,又表现了莺莺迫切与张生交往而不可实现的失望心理,更是为前面“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愁”字张目。(3分,围绕“语意含蓄”分析,只要分析出“悲怨”和“失望”即可)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