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①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离人强。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字挺斋,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工乐府,善音律。著有《中原音韵》。是我国音韵学力著。其散曲现存小令三十一首,套数三套。

(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的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歌鉴赏答案:

(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已。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

       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

       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献

苏轼

霜隆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1)苏词和张曲都有了“明日黄花”的典故,其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词曲简要分析说明。

(2)张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是否与主题有关?

(1)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

      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表现了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归好表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问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2.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

本词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香得出奇。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1)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

(2)略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这里用来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

(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1.B (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

2.“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醵: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请选择两个角度赏析。

答: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

( 1)角度一:前两句着眼于色彩的描写,枝上嫩叶重叠,绿渐成阴;在曲折幽深的槛栏中,数朵小花吐蕾绽放。红绿相间,显出春天气氛的浓郁。角度二:后两句由前两句的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酴醵花开,蜜蜂采蜜;杨柳成行,燕子轻捷飞舞。蜂忙燕舞,好一幅活泼的春景画。

(2)伤感/伤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