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留 别
明·郑之升
怅望溪亭夕照明,绿杨如画罨春城。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注:罨,yǎn,覆盖。
1.诗歌第三句“无人为唱阳关曲”中的“阳关曲”典故,出自唐代诗人 的《渭
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作者姓名和《渭城曲》的最后两句。
2.请从《留别》中挑选一个最能体现作品情感基调的字,并简要解说理由。
3.唐诗中有许多著名的送别诗,其中《渭城曲》是代表作品,但清代评论家沈德潜认为唐人的送别诗不时落入俗套,而《留别》这首诗却写得很有个性。请比较《留别》与《渭城曲》,说说《留别》这首诗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1.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怅”字。诗歌前两句写作者“望”见的是“夕阳”“绿杨”等传达“哀情”的景物,后两句写无人送别的亲身感受,语意着力突出“孤独”,而这些都能较好地表现“留别”时的“怅惘”情结。
3.沈德潜说此诗“情致缠绵,比唐人作更翻得别”。其别就别在不落前人以“长亭”和“折柳”来写离别的俗套,于常见景、熟用语中翻出比友人相送和“为唱阳关曲”更令人不堪的新意。试想前人离别,临行尚有人折柳相赠、以酒乐慰情,其愁仅在“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诗人却连这一点慰藉也不具备,一人来去匆匆,心情自然也远非通常的“黯然销魂”可比。也正因为此,诗人才不得不将这种人生的苦痛“留”在溪亭,“留”在青山绿水之间,让后人来细细地加以品味。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有人说四联诗四种写法,全不雷同。请从首联、颔联、颈联这三联中任选两联,分别赏析该联诗句的写法。
选择一:首联、颔联、颈联(请用斜线划去本次赏析没有选的两联)
分析:
选择二:首联、颔联、颈联(请用斜线划去本次赏析没有选的两联)
分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 首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反衬)的手法,用百花的凋零衰败衬托梅花的明媚艳丽。 颔联: 正面直接描写。“疏影横斜”写梅花视觉美,“暗香浮动”写梅花的嗅觉美,两者结合表现了梅花的神韵。(或:把梅花的身姿和馨香置于清澈的水边和朦胧的月色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出梅花的清丽优雅、超凡脱俗。) 颈联:从侧面写梅花。“霜禽欲下”却不敢正视而“先偷眼”;粉蝶看惯了百花,如果能看到梅花,它们该会“断魂”:表现了梅花的不同凡响。
2、 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不沾染世俗、不同流合污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别 薛 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送”句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难舍之情;“遑遑”句是写作者想象中将来友人在沿途问路时一种不安的心情。
B.颔联两句紧承首联的“穷路”、“问津”,作者设想了友人未来道路的险恶,可能遭遇的厄运。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亲身的感受。
C.尾联两句,前一句紧扣着诗题中的一个“别”字;后一句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会永远怀念友人的一种惜别之情。
D.诗中的“穷路”是借用了晋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在诗中,作者以此来表达他与友人身处困窘而悲凉的境况。
2. 请对本诗的颈联作一简要的赏析。
1.
2.①对仗工整。后句的“共”照应前句的“同”,既写出两人心情的凄苦,也写出了两人情意之深厚。 ②以实写虚。将无形的心情写成了漂泊之物,使人在天涯的一种沦落之情更加形象、生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
1.(1)孤寂(悲凉、凄凉、凄苦)
(2)①情景交融
②“感觉联通”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要注意“吹”的特殊用法
③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
2.①《秋歌》写景抒情,《冬歌》写人叙事;
②《秋歌》中有场景描写,《冬歌》则着力刻画一个生活片断(细节描写);
③《秋歌》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着力于个体形象的刻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②襄水,古属楚国。
1.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
1.①树叶飘落,大雁南飞,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突出“早寒”;②用“北风—呼啸渲染“早寒”。(一层意思点出寒之“早”,一层意思突出“寒”意。合在一起说明也行。) ③语言表达要清晰、有韵味。
2.①用“遥隔”两字表明了作者离家遥远,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②用游子泪“尽”他乡这—典型细节,反映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强烈。③假托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④语言表达要清晰、有韵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 杜甫
此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赊:远
1.诗歌首联是写诗人在成都定居时的草堂的环境,请用三个四字句描述草堂的特定环境。
2.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这首诗说“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尤以“出”、“斜”遣词用意精微。联系本诗的意境,体味这两个动词的“天然之妙”。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⑵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⑷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1.庭院宽敞,旁无村落,极目远眺。
2.“出”字写出了鱼的欢快,唯其雨细,鱼儿才能跳出水面,极其自然;“斜”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唯其风微,燕子才能轻掠长空,逼真生动。
3.表现了作者优游闲适的心情。
4.(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渺沧海之一粟。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间未已。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①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的?
②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③沧浪:本指水青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似”二字领起下面三句,写出了往日鉴湖,荷艳花香.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荡漾 在湖面上的美好、热闹场面。又与首句所描写的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秋雨”“豆花”的眼前清秋之景自然形成对比。
(2)突然间清溪之上传来了渔歌之声,心中的无限忧愁、怨恨全都随风散落到碧水中。抒发了作者要驱散悲恨,摆脱尘世.归隐田匿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两题。
三月晦日送客
唐·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1)分析诗中“兼”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作者的感情在三、四句中发生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试作具体分析。
(1)作者运用“兼”字,把送客与送春的难舍难分的双重惆怅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议伤春之情强化了离别之情。
(2)作者在三四句中抒发了一种期盼之情。春天即将逝去,与客人分手在即,作者却又盼望来年“春”“人”俱归,期盼之情中又流露出一种挽留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我也是觉得是这样啊,可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啊,我同事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选用的材料是清代陈维崧的《醉落魄 咏鹰》,设题两道,分别考查对古代诗词中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上片和下片的内容,指向明确。
(1)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附补充注释和讲解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 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 ⑥轩举:昂扬貌。 ⑦汝: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