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3.请简要概括画线句中的人物形象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赏析上阕的主要表现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英勇无畏  身手不凡

24.上阕主要用了夸张的手法。(1分)用“满郭”人倾城而出争相看潮,生动地极写了观潮时人山人海的空前盛况。(1分)用“沧海尽成空”与“万面鼓声中”中的“尽成空”与“万面鼓”极写了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1分)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1分)(答题规范1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给分

【解析】

2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感知句意的基础上,精读画线句子,找出关键词“头立”“旗不湿”,细细的品味,在江潮面前用头倒立在水中,足以表明英勇无畏的形象;红旗没有被水打湿,表明身手不凡的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在答题时,要先找出关键词来分析出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满郭”、“尽成空”、“万面鼓”,这些都是夸张的手法;在分析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时,要结合着诗句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如“满郭”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山人海的情形;“尽成空”、“万面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潮水的汹涌和声音气势。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24.词的上阕运用 修辞描写出了 的环境。(2分)

2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24.(2分)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25.(5分)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1分)(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词中找出能意蕴丰富的字词,进行分析。如“流水玉鸣”,把流水的声音看作是玉环碰撞发出的响声,故为比喻;“山鸟喜相呼”,山和鸟相互嬉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溪水叮咚、鸟在山里自由歌舞,很明显,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美好。

考点: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在答题时,要结合着词的注释来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对词的环境描写来分析词人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分析词人运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来感悟词人的人格理想。例如,从词人的年少和年老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世事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安逸,从而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2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22.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3分)

【答案】

21.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每点1分)

22.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1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

【解析】

21.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着注视①了解诗歌写作背景,诗人前往常州等地赈灾。然后抓住诗歌前六句的关键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当时的情形。关键词有:哭、悲、火、病、无伴、思归、发稀。“哭、悲、火、病”使人联想到了诗人同情百姓疾苦,病中感伤;“无伴、思归”体现出了孤寂、思归的痛苦;“发稀”让人联想到了年老的无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诗歌整体内容感知的基础上,感悟意境,找出关键词进行体会。关键词:残灯、孤舟、长夜。让人联想到在一个不眠的长夜,唯有孤舟和残灯相伴的情景;要写出“嫌”是拟人手法,其作用就是生动形象的写出孤灯与诗人相伴的情态;在这种意境中,诗人自然会感受到残灯的温暖、人生的无奈与自我嘲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27.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3分)

28.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 分)

【答案】

27.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

28.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 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2分)

【解析】

27.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诗句中找到关键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划线句子中“诸将”、“独倚”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词人以笛独倚,不与诸将同流,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8.

试题分析:在分析作者思想情感时,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大意,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再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如,词人以笛独倚高楼,不与诸将同流,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催酒”让人联想到词人举杯劝酒,豁达乐观的情怀。“白发簪花不解愁”可以让人想象到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随着时光而流逝,从而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鹊踏枝 · 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23.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24.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答案】

23.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写自身)(2分)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寄托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

2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本题较难,意思对酌情给分,共4分)

【解析】

23.

试题分析:题目问的是“主要表现手法”,应从全诗着眼,如果只从上片看,很可能答案“情景交融”之类,但从全词来看,作者主要的是描写“一枝孤花”,围绕这一主要形象的手法,才是本题答案的要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形象的主要特征,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其意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24.词的上阕运用 修辞描写出了 的环境。(2分)

2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24.(2分)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25.(5分)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1分)(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词中找出能意蕴丰富的字词,进行分析。如“流水玉鸣”,把流水的声音看作是玉环碰撞发出的响声,故为比喻;“山鸟喜相呼”,山和鸟相互嬉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溪水叮咚、鸟在山里自由歌舞,很明显,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美好。

考点: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在答题时,要结合着词的注释来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对词的环境描写来分析词人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分析词人运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来感悟词人的人格理想。例如,从词人的年少和年老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世事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安逸,从而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 ①西凉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2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答题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判断字眼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或有何含义,本诗中的“弄”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可略微解说一下其在诗中的意义;二是分析字眼所表现的意象意境特征,本题中,“弄” 描写的是“马”的动作,表现的是“马”的“骄”(健壮、俊逸);三是分析字眼对全诗情感所起的作用,即借物抒情,表现作者的豪迈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在尾联,前六句则是尾联抒情的铺垫。尾联运用典故,结合注解可知,诗人借此表达的是杀敌报国的心愿。当然,答题时,要注意“分析”的要求,要对前六句与尾联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说明。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诗题“春兴”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4分)

23.武元衡的诗和李白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2.“春兴”(诗眼)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统领全文。(2分);领起了对诗中暮春景象的描绘,也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23.①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2分)②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2 分)

【解析】

2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上来答题。在内容上,要理解标题是文学作品的文眼,即“春兴”是诗歌的诗眼,暗示了情感抒发的原因是触景生情。结构上,要从“春兴”对诗歌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的角度答题,也要答出“春兴”的描绘为诗歌结尾诗人的思乡之情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诗歌三、四句中,找到关键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出两首诗歌情感和运用手法的特点。答题时,要反复品读关键词“乡梦”“逐”“闻折柳”,找出二者情感蕴含的细微特点以及手法运用的区别。如“逐”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活泼形象,体现了诗人的欣喜心情;而“闻折柳”的笛声深沉浓郁,体现了诗人沉重的思想之情,结尾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 [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24.“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 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

25.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案】

24.“惊”:吃惊、惊讶。(1分)“怯”:胆怯、害怕。(1分)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1分),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1分)。

25.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

侧面:(1)对比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正衬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正面2分,侧面4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这两句写的是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 ,堪称绝妙 。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 。回答时应从字面意和表达出的情态和效果的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 ”,先布置环境,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 。“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 ”,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下片写尝橘的情状,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解题时可先找出诗中正面描写橘的词句,其他则要理清侧面描写的内容,有菊荷的反衬、环境的正衬、吴姬的侧面表达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7分)

阮郎归(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 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20.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21.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分)

【答案】

20.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3分)

21.“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4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代诗歌鉴赏中意境类情景再现能力。此类试题要求我们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运用联想、想象描绘出诗句的景象。霜、云、雁字几个意象描绘的是秋天景象。结合上片可以看出这里传达出诗人在重阳佳节思乡却难回的痛苦与强烈思念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代诗歌鉴赏中语言类中炼字类试题的理解把握能力。此类试题我们主要从炼字点对结构、诗人情感、诗人形象、诗歌主旨等几个角度去考虑。而此题已经点明问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此诗又是思乡诗,所以我们主要考虑二字是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的。理解诗句即可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