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20.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1.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分)

20.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桥、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2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2分)

运用了反衬(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2分)

(两种手法任选其一即可)

21.①作者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等,表现了景色的美好,从而表达了自己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2分)

②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览,暂将客愁忘却,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愁绪(或强作豁达)的情感。(2分)

③作者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作者满腔愁愤,难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诗所运用的拟人手法比较明显:“寺忆”“桥怜”“江山待”“花柳无私”都是拟人化的描写。拟人的作用为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20.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21.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

20.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

21.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对1分,分析1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上片首句大笔勾勒。“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正是这位游子面对眼前实景而产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阳将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明写舟外景物,暗写舟中游子。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22.首句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3分)

23.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4分)

22.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3分。两处1分,四处2分,五处3分。)

23.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4分。句意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诗句内容,从上阕中找出能表示“春半”的词语,比如“踏青”“风和”“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等词语,都是只有在“春半”时才有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不能就句论句,而应结合全诗分析。词的上阕写的当是诗人白天春游所见,下阕写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由这“双栖”的燕子,诗人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于是顿生怅惘、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24.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

2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世人的告诫。

24.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5.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3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可结合注释翻译前两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理解作者是如何从景物联想到人生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上片写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登楼感怀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17.“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4分)

16.①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②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③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④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17.①“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②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③“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④为后面写“愁”张本。(每点1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从诗中表达感情的句子中,抓住“晩来无事”、“愁”、“茫茫天地此生浮”、“汾水无情日夜流”、“华发苍颜成底事”等词句,联系诗下注释,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本题可以依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小题。(5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名曰“超然”。

19.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思考,“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2分)

答:

20.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试分条概括。(3分)

答:

19 .“暗”字写出了寒食节时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流露出词人因不得意而心情黯然沉重的情感,为全词定下抒情基调。

20.①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②寄情诗酒的洒脱,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解析】

19.

试题分析:——“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19.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4分)

20.请结合诗句赏析“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4分)

19.(1)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老的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答出四点即可,4分)

20.拟人(2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烘托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本词后的注释和作者身份以及写作背景加以分析。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等思想感情;下片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末二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这两句思家情深,报国意切,十字融为一体。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根据“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一句,可以看出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背信弃义之意。“怪我旧盟寒”五字,是对“妨却一身闲”句的照应。“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来勋业未就”,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雨中花·岭南作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流离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应璩兄弟与刘桢。③东周:代指洛阳一带。

1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13.“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12.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巾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2分)(2)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2分)

13.结尾三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反衬手法。(1分)先实写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虚拟出一个心魂人梦重返故园的结局,(2分)以梦境的欢愉来反衬现实的悲惋,把去国离乡的悲情推向极致。(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这首词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及关键词句来分析,“得意”“狂游”描述了承平岁月巾胜景狂游的盛况;“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描述了宋被金亡后的情景,“塞雁”“ 西流”表现了__后流亡生活的痛苦,“老矣”抒发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由此综合起来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赏析表现手法,要仔细分析词句的关键词,“除非春梦”,很明显是词人假设想象的,故为虚写;“老矣”是写词人现在的年华已逝去,故属于实写,由此可得出虚实结合的手法。此类题还要把词人运用这种手法的目的,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答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6.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分)

17.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

16.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3分)

17.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从诗句中找出描写春的自然景物的词语,然后从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或心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的缘由。接下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角度分析,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念奴娇”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1分)

18.下列对词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 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19.苏轼在本词中借古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词牌

18.C

19.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华发早生的忧愤之情。

【解析】

17.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作出回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

试题分析:C项,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以结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出分析概括,并联系词人生活背景等,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