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8.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4分)

8、【答案示例】(1)主要抒发作者的怀乡之愁。上片写望远愁多休纵目登高远望愁绪繁多,下片梦中飞驾越过湘水返家乡,结尾一句点明愁绪来由“归心”急促。

(2)岁月蹉跎之愁。上片写遍绕花丛,特地观笋,眼看春笋生机盎然,暗隐时不我待之意。

(3)久居客乡、有家难回的飘零之愁。长路漫漫只能借助梦境飞回故乡,借助鸿雁传音,聊解思乡之愁。(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9、【答案示例】(1)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词中写了梦中情景,远望春山碧色,只记得梦中翻山越水返过家乡,犹言现实中有多险阻,有家难归,虚幻之景更让人痛感无奈。

(2)想象。词人思乡心切却只能在心里想象:谱首思乡乐曲随从大雁飞回故土,聊解思乡之愁,可惜归心比弦声还要急促。怅惘无奈之情更进一层。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它是通过 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比喻、白描、 等艺术技巧。(2分)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14.(8分)(1)暮春(1分)。“落红”和“飞花”(1分)(答其中1个即可)。

(2)(2分)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2分)(意象解说各占1分,蕴含的情感各占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14.(1)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2分)

(2)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自伤之情及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2分)“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而愁不去。“客飘零”,作者长年作客在外,欢娱少愁思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春光难留。(2分,答出2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9-10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9.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10.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9 .(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0.(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2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目。(8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7.全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8.上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笔墨平淡,却极有表现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称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简要赏析。(5分)

7.全词描写一幅雨后的清秋图景,(1分)江天清澈,关河楼头,凄风残照,花木凋残,江流无声。(1分)营造大气磅礴、绮丽悲壮的意境。(1分)

8.首句以一个“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1分)接着以关河、夕阳之冷落,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1分)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点染了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情景交融。(2分)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可与唐诗媲美,在柳词中不多见。(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6分)

10.(1)拟人,比喻。(2分)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2分)

(2)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6分,每点2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

8. 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两首词都写到怎样梦境,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8. (5分)由实及虚,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

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

(答出“由实及虚,虚实结合”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

9. (6分)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

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清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

(答出梦境是怎样的各1分,“梦”表现了什么样感情的,各给2分。)

诗歌阅读(共7分)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沫。②午盏:即午茶。③蓼茸:蓼菜的嫩芽。

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点等装盘馈赠亲友。

22.赏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3分)

23.下片“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有味”主要是指哪些有味的事物?“清欢”在这里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4分)

22.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2分)。

23.“人间有味是清欢”,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这两件有特色的事物来表现。清欢的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解析】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练字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媚”字的含义,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答出其表现的事物特点,表现的作者情感即可。“媚”字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根据“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提炼出事物即可。第二问可根据“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所描写的意境分析作答,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表现了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也表现出词人对这种平淡简朴生活的热爱,从而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满 庭 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①。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②。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③。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溅溅:流水声。②化用了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琵琶行》里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心情③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④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15.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6.下阕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分点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5.上阕写通过描写春风和煦、幼莺翼长、梅子饱满、绿树葱茏、乌鸢自乐、绿波荡漾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初夏图景(1分)。

16.表达了寄身他乡的苦闷(1分),政治上失意的愁苦(1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看淡功名利禄)(1分),想暂时逃避烦恼的情感。

【解析】

试题分析:

15.上阕系词人凭栏所见,有自然恬淡的初夏景致。“地卑”两句转写卑湿之地令人不适。“人静”三句又描画出一种风景宜人的境界。“凭栏久”将自己的处境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相比较。结合上阕所写的意象进行分析,比如写了春风、幼莺、梅子、绿树、乌鸢、绿波等意象,描绘了初夏一副清幽静寂的图景。

16.下阕写凭栏所想,写逐客之悲。以飘流的“社燕”自比,将为宦亦喻为寄人篱下,可见词人孤愤与凄凉心境。只好在酒里去寻求暂时超脱。此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矛盾,无论是寄情山水还是以酒麻醉,都不能使自己完全忘却现实。所以总是陷于沉郁顿挫之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对于意境概括的题目,首先应找到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概括共同特征。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是哪些情感,所以在答题时,应至少回答两种情感。从诗中的意象入手,抓住诗人刻画景物的心境进行概括即可。

8.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南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 首句“丝丝”这一叠词,看似平常,其实颇见其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妙处。(5分)

【小题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词人的情感?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手法加以析。(6分 )

【小题1】“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也喻指丝丝愁绪。(1分)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丰富了词的内涵,,增强了词的节奏感。(1分)

【小题2】①比喻,“楼儿忒小不藏愁”,用了比喻,把愁比喻为形象具体的物质,体现词人对前途的无穷忧虑以及客居他乡的愁苦。一 “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

②拟人,“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一“怜”一 “借”,均用了拟人,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独的愁苦之情。

③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海棠红近绿栏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海棠,写哀愁,用海棠反衬,这里是用“乐景写哀情”,更增添心中伤愁。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丝丝”这一叠词写的是细小的形象,在诗句中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结合全诗主旨看,“丝丝”一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

【小题2】要注意排除题干指出的借景抒情这一艺术手法,可主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考虑,比如比喻、比拟、对比等。其次,根据诗中有动词(如“飞”等),可考虑动静结合等手法。

考点:鉴赏古诗词中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点评:炼字题解题小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③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答此题应熟知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题是从广义角度考查,既可以回答狭义的表现手法,也可以回答表达方式,还可以回答修辞手法。另外要明确题中提示:选择其中的一种手法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