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pú sà 蛮①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8.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5分)

9.“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8.居处的“闲雅”,结草作舍临水而居;(1分)生活的“闲逸”,轻衫短帽行走于垂杨中。醉酒昼寝,不必为政事忙碌;(2分)“最关情”的“黄鹂”更表现了作者寄情鸟语花香中的“闲情”。(2分)

9.王安石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变法失败被迫隐逸,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2分)就不仅是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2分)也有壮志未酬的惆怅。(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根据对整首词的内容感知,找出相关词句或关键词分析其表现的“闲”的意趣即可。“茅屋”“临水”是从居住的环境表现出悠闲;“轻衫短帽垂杨里”是从生活的悠闲角度表现“闲”;“午醉醒来晚”表现了词人不为政事忙碌的醉酒之“闲”;“最关情”将词人情感寄托与鸟语花香之中,更表现出其悠闲。综合起来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既然是分析景物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自然要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分析作答。由注释可知,王安石因变法失败而被骗隐逸,壮志豪情难以施展,惆怅之情自然而生。“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词人通过对花随风而凋落的描写,自然联想到了时光流逝,青春逝去的自己,感叹、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24.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

25.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

24.“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

25.(1)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

(2)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

(3)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答出两种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时可先指出该词的本意,再结合诗句分析其在诗句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全诗主旨分析。“丝丝”这一叠词写的是细小的形象,在诗句中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结合全诗主旨看,“丝丝”一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排除题干指出的借景抒情这一艺术手法,另外再选两种,可主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考虑,比如比喻、比拟、对比等。其次,根据诗中有动词(如“飞”等),可考虑动静结合等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4分)

(2)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4分)

14.(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分)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题。(11分)

好事近

刘子寰

秋色到东篱,一种露红①先占。应念金英②冷淡,摘胭脂浓染。

依稀十月小桃花,霜蕊破霞脸。何事③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

①露红:红色的菊花。②金英:精英,大自然精华英秀。③何事:为什么从事。

8.词的上阕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5分)

9.“何事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两句表达了词人矛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词的上阕使用了用典和拟人两种表达技巧。(1分)首句“秋色到东篱”,化用陶渊明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点明节令和吟咏对象。(1分)然后用“念”字赋予红菊以思维色彩,“摘”字赋予红菊人的动作:红菊想到大自然的精华英秀都冷落、萧条了,便摘取它那胭脂般绚丽色彩给这冷季节带来光彩。(1分)既暗示了词人隐居田园之意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菊傲霜、卓然不群的品格。(2分)

9.“渊明风致”表达词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固守本性,远离尘嚣,保持傲岸品德与高洁志趣。(2分)但“妖艳”句,即是说红菊你为什么要像陶渊明那样的风范呢?原来词人之所以归隐是形势所迫,实出无奈,故其仍向往着某一天能够出仕朝廷为国效力。(2分)词句托物言志地抒发了“出世”与“入世”的复杂矛盾的情怀。(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题步骤:先明确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词的上阕使用了用典和拟人两种表达技巧。暗示了词人隐居田园之意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菊傲霜、卓然不群的品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探究情感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进行,此题注意注释中的“为什么跟随”这句是的解释,表达出隐居的行为实是无奈之举。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9.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21.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22.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这一段写福建的建阳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的地位很高,与后文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建安版图书的民间感,而现代却遭到自己主人的轻视,前后形成鲜明的反差;用建安图书引出四堡雕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第二段在开头,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与下文材料的关系;内容上就看第二段写了什么。

【答案】(1)比喻、夸张、对比。把“猜想”比作“花”“锦”“灰”“烟”,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从“如花似锦”到“灰飞烟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心情落差之大,表现出自己的失落之情。(2)使用比拟(拟人)的修辞,写历史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表现出人们对历史的轻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案】现实生活的煎熬,现代化、物质化的冲击,生活的贫瘠所迫,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经费拮据导致专家也不过问,自己主人的轻视。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找到四堡雕版衰落的段落,然后在其左右找衰落的原因。

[65f2cd8c80fc0ed2.jpg]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22题。(7分)

减字木兰花(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①。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篆香:指盘香和缭绕的香烟。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北去途中题此词于雄州驿。

21.请指出蒋词中“辘辘车声如水去”的修辞手法,并作简要赏析。(3分)

22.简析两首词中“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愁绪。(4分)

21. 3分

   比喻(1分)

   作用: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声(1分),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开故乡、一去不回的痛苦心情(1分)。 

(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通感或比拟,并分析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2.4分

   ①秦词中“飞鸿” 有鸿雁传书之意(1分),抒情主人公仰观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触目成愁,表达了思念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②“飞鸿”指秋天结队由北而南的大雁,(1分)诗人此刻身陷贼手,被迫北上,借助“飞鸿”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1分)。  (意思对即可)

或大雁是合群之鸟(1分),诗人此刻身陷贼手,远离家园,传递出孤单寂寞之感(1分)。

(注:这首诗从“由北而南”或“合群”两个特点分析都可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8.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4分)

8、【答案示例】(1)主要抒发作者的怀乡之愁。上片写望远愁多休纵目登高远望愁绪繁多,下片梦中飞驾越过湘水返家乡,结尾一句点明愁绪来由“归心”急促。

(2)岁月蹉跎之愁。上片写遍绕花丛,特地观笋,眼看春笋生机盎然,暗隐时不我待之意。

(3)久居客乡、有家难回的飘零之愁。长路漫漫只能借助梦境飞回故乡,借助鸿雁传音,聊解思乡之愁。(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9、【答案示例】(1)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词中写了梦中情景,远望春山碧色,只记得梦中翻山越水返过家乡,犹言现实中有多险阻,有家难归,虚幻之景更让人痛感无奈。

(2)想象。词人思乡心切却只能在心里想象:谱首思乡乐曲随从大雁飞回故土,聊解思乡之愁,可惜归心比弦声还要急促。怅惘无奈之情更进一层。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它是通过 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比喻、白描、 等艺术技巧。(2分)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14.(8分)(1)暮春(1分)。“落红”和“飞花”(1分)(答其中1个即可)。

(2)(2分)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2分)(意象解说各占1分,蕴含的情感各占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14.(1)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2分)

(2)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自伤之情及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2分)“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而愁不去。“客飘零”,作者长年作客在外,欢娱少愁思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春光难留。(2分,答出2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9-10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9.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10.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9 .(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0.(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