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1,琼彝倒玉舟2。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1.菰黍、昌歜,席间食品。2.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21.这首词上片首句,将游赏十三楼时所见湖光山色和席间歌女容貌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写,请结合修辞手法说明。(3分)

22.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23.下片末句(“声绕……”)是怎样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4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6:12:30 免费下载:《2014-2015学年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1,琼彝倒玉舟2。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1.菰黍、昌歜,席间食品。2.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21.这首词上片首句,将游赏十三楼时所见湖光山色和席间歌女容貌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写,请结合修辞手法说明。(3分)

22.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23.下片末句(“声绕……”)是怎样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1

本题关键词:问答法,四面楚歌,天然免疫应答分子,苏轼,额下回后部,《歌谣》,歌剧,歌德,民歌,长恨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