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21—22 题。(7 分)

踏莎行•山居

张 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①“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②忘形:指朋友相交,不拘行迹。语出《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

21.本词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3 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山居生活描写角度的差异。(4 分)

21.(3 分)开篇明志,(1 分)总领上阕,极其概括地写出了秋意浸染天地的景象,(1 分)为全词奠定了基调。(1 分)

22.(4 分)上片从白日斑斓如画的秋景来写(秋意遍浸山中风物,枫叶与黄花各有风韵),侧重侧面烘托;(2分)下片从清夜舒朗闲雅的山居秋景及与山民饮酒闲话来写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相结合。(2 分)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定__•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

辛弃疾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注】:提刑:古代官职名。 ‚上元:旧历正元十五。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简析这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诗句具体分析。

(1)开头两句写年轻时还能谈谈离别之事,老了却最怕写送行诗.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年轻时和老了对离别的不同感受做对比,突出了现在与友人的离别之苦.

(2)①与友人的离别之悲和相思之苦:虽无大雁飞过为我们传情达意,但那盛开的梅花也懂得寄托我对你的思念.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不能收复中原沦陷失地的悲愤:祖国的河山还未能走遍,中原父老还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满含热泪却始终等不到朝廷的军队去收复失地.③与友人再次相见的期待:虽然现在我们暂时离别,待来年上元我们还可再次相见.(每点2分)

【考点】送别诗.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1)首先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年轻时还能谈谈离别之事,老了却最怕写送行诗.“少日”“ 老来”,年龄的对比,“犹堪话别离”“ 怕作送行诗”对离别的不同感受做对比,突出了现在与友人的离别之苦.

(2)“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用大雁和盛开的梅花寄托对友人的思念;“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祖国的河山还未能走遍,中原父老还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这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不能收复中原沦陷失地的悲愤;“后会丁宁何日是”,“何日”与友人再次相见的期待.

译文:

年少时还禁得住离别之苦,年纪大了却怕写送行的诗句,放眼望去,南方的天空没有过雁的踪迹.你看这遍开的梅花似也知道相思,无限江山还没有行遍,父老们不须含泪看着旌旗,临别叮咛何日再相聚?可要记得,是春风十里放灯时(即上元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9分)
pú sà 蛮.宿水口
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首句中“断虹远饮横江水”,一“饮”字有妙用。运用比喻手法把一道断虹斜插于长江之上

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B. “万山紫翠斜阳里”是说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岭,一片紫翠。此为作者在水口所见,与前一句同为远景描绘。

C.作者“系马短亭西”,表明客舍就在短亭的附近;“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外树上有酒店的招牌:这就照应了下片中的闭门。

D. 本词具有颜色杂乱的特点。词人好像手握一支调色笔,精心点染,出现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红枫,还有“月黄昏”的暮色苍茫。

E.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兼及叙事。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

12.简析词的下阙所表达的思想情感(5分)

11.BE    解析: A项,“比喻”应为“拟人”。C项,“照应了下片中的“闭门”分析错误,应该是“照应了标题中的“宿”字,或“照应了下片中的“客路”。D项“颜色杂乱”错误,应为“色彩绚丽”  (4分)

12.(1)词的下阙抒发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

( 2)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达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

(3)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   (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蝶 恋 花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双调共60字,上下阙格律一致,压仄声韵。

B.王国维,古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著作《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认为“境界”乃词中胜境。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虚写,暗含抒情的意味。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用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E.、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意思相同,都指“沉迷”,词人告诫大家勿要沉陷在离别之情中不能自拔。

15.本词通篇透着无奈之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表现出哪几种无奈?(6分)

14.C3分, A2分,B1分,选D、E不得分(B项王国维是近代学者。D项“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实写,其中暗含一些“理”的成分。本词中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一个“换尽”,一个“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E项“耽”指沉溺、迷恋;在此处指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词人感叹人生漂浮无定,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15.①离别匆忙,想留而不得的无奈。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声越来越远,很快消失,再无痕迹。(2分)②人生无常,世事变幻难料的无奈。芳草有荣有枯,离别的车辙依旧随处可见,皆是人生无奈。(2分)③难以言说的无奈。人世间种种生离死别,有的不可说,有的说也无用,徒增感慨与悲伤。(2分)

【译文】满地凝结着寒霜,像似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站立在风中话别,路边的马对着残月不断嘶鸣。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唱完,游人就已经渐行渐远。咿轧的车声伴随着歌声哽噎。

春去秋来,路边的芳草已经枯黄。道路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没有变化。独自感叹人生的漂浮无定。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8.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8.①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阙抒发“不如归去”之意做铺垫。(3分)

②对比反衬。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做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聊。(2分)

9.示例一:诗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诗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的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自我解脱而已;下阙的“归去”“作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后的牢骚之语。(2分)

示例二:诗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2分)从这两句诗来看,词人真的想要归隐。(2分)上阕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了;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阙写怀才却不遇,才华又有何用?还不如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E.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语淡而情浓。

15.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

14.DE(选D,3分;选E,2分。D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下片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E项“以哀景写哀情”错,应是以哀景写乐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

15.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第二次被贬宜州(今属广西)的冬天。②玉台:落满雪的亭台。③飘到眉心住:用典,《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第一句中“也有”二字饶有意味,请结合诗句赏析。(3分)

(2)请简要分析“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描写梅花的用意。(4分)

(3)最后两句,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变化?(4分)

10.(1)“也有”二字,表明天涯居然也像江南一样有梅花(1分)。这出乎诗人的意料,既给诗人以惊喜(1分),又给诗人以慰藉(1分)。(每点1分)

(2)梅花在雪中绽放引起群花的妒忌,只好住到美人眉心(2分),寓示作者在朝廷受到小人的排挤毁谤,远谪天涯,仍然保持美好的品质。(2分)

(3)往昔的豪爽(豪迈),(2分)经过宦海沉浮,如今淡然心冷。(2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关问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6分)

(2)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共5分)

【考点】古诗词阅读;怀古咏史诗.

【分析】《卜算子•旅雁向南飞》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到的景物来为自己写照,抒发自己的心声.

【解答】(1)分析形象,抓住相关诗句即可:“风雨群相失”“独下寒汀立”,失群孤独;“饥渴辛勤两翅垂”,饥寒交迫;“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描绘画面,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最后点出画面的特点即可.本题描绘画面时注意将“旅雁”和“南渡的民众”联系起来.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这是一首咏物诗,手法很明显是托物言志,借南飞的失群旅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赏析: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桂 枝 香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

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__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8.词的上片写初秋金陵景色。请结合词句说说其写景的表现手法。(4分)

9.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5分)

(二)古代诗词鉴赏

8.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把江水比喻成白练,山峰比作箭簇,形象写出山水的特点;

②远近结合。由从远处的山水写到近处的船帆、酒旗、白鹭,丰富了景色的层次。

③动静结合。在景色描写上既有江水、山峰、云烟等静景,也有行驶的船只,白鹭飞起等动景,全方位展现登临金陵所见之景;

④ 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有白练,翠峰,残阳,彩舟等多种色彩,展现一幅金陵晚秋江景图。(4分,只说手法得1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9.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__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

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5分,一点2分,要包含对古和今两个方面的看法,句子表达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4---15题, 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是说老朋友早上、晚上都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写出了深厚的情谊。

E.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4、CD(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D项“早晚”,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

15、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2分)

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