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14.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试分析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写法与情感上的异同。(5分)

答:_____________

14.答:“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 3分)。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选取了淡云、孤雁、寒日、暮天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的落日离别图,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飘零之苦的情怀(3分)。  (6分)

15.答:

相同点:①使用虚写手法(1分),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1分);②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1分);

不同点:抒发的伤别之情浓淡显隐不同。徐词月映清雅的朦胧夜色中含有一种莫名的哀愁,含蓄深沉(1分);柳词残月渐隐的凄清之景中,包含咀嚼不尽的黯然销魂离情,声情凄切。(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女冠子·元夕

蒋 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②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③灺(xiè):灯烛的残灰。④夕阳西下:指南宋康与之(一说为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其首三句为“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全词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极度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

B. 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极力实写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

C.“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三句写遍地彩灯高挂,灯光明亮照彻元夜,与“琉璃光射”相照应,写出了元宵节日的繁华。

D.“江城人悄初更打”一句以动衬静,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响起才知是初更,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

E.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不惜篇幅,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以梦境加以再现。

15.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14.(5分)选B项3分,选C项2分,选其他项不得分。【解析】B项是写的昔日元宵节日场景,是虚写。C项应是“现在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是从前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的元宵节了”,与昔日元宵节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15.(6分)【答案】①请问谁能向天公借回往日繁荣,表达出对往昔繁华不再的伤感、对复国无望的无奈与悲愤;②梦中又见往日元宵繁华,想用笔记下故国元夕景象,表现出对故国的深深眷念之情;③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禁不住苦笑,表达出词人内心的一丝欣慰和无限酸楚之情。(每点2分,共6分。)

【解析】下阕“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用倒装句法,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正相一致,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而以一“笑”字领起。但这“笑”中实在含有无限酸楚,因为“繁华”毕竟是一去不返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14.B、C(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答对1项得2分,两项得5分)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锦堂春·燕子矶

(明)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注】①六朝,是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②此处化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中的“怒”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词的下片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1)①“怒”字,运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既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气势,又表达出词人内心起伏不平的情绪。(2分)②六朝的兴废盛衰深深刺痛了词人,面对滔滔江水,他想到了荣华、美好不能持久,于是内心产生了对人事沧桑的悲哀,在描绘江水时用“怒”字表达满腔的恨意。(2分)(运用拟人手法也可)

(2)①抒发了兴亡之感和悲恨相继之情。(1分)②在烟雨濛濛之中,远处的云似乎被崖隔断,而近处围绕着燕子矶的小树也变得朦朦胧胧,(1分)恍惚中,词人似乎看到燕子矶真的变成展翅欲飞的燕子,不禁发问“旧时的燕子还飞吗?”(1分)化用《乌衣巷》诗句,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无尽悲伤之情。(1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春愁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①,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①休文:即梁沈约,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1)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梦回鸳帐余香嫩”一句中“嫩”字的妙处。(4分)

(2) 结合全词,分析“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三句的作用。(4分)

[83da214247af1109.gif]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千秋岁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作者被贬处州任上。②元祜七年三月,作者等26人同游西池。③鸳鹭:两种水鸟,这里代指同游的同僚。

(1)请对“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2)词中说“飞红万点愁如海”,词人有哪些愁?请简要概括。 (4分)

14.“乱”,纷繁(繁多)的意思,写花之纷繁;(1分)“碎”,细碎(琐碎)的意思,形容莺声细碎盈耳;(1分)借景抒情,用景物的纷繁细碎衬托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2分)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

(2)①惜春伤时之愁;②飘零孤独之愁;③思念故人之愁;④贬谪失意之愁;⑤壮志难酬之愁;⑥英雄迟暮之愁。

【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4点、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②罥(juàn):缠绕。③美人: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常有侍女、歌妓捧觞。

14.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得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15.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14. A(3分),D(2分)(A “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迷蒙。D.“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

15. ①惜花伤春的情怀。上片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

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乐景写乐情。

③与朋友聚饮的喜悦。(与朋友的深情厚谊)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

④宴终人散的伤感。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地说出了“酒阑”之后曲终人散的伤感。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芳草渡

【宋】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15、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CE(对一项2分,两项5分)(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E项对表达方式的概括有误,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

15、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2分)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2分)③“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后 庭 花

许 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注】 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1)该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2)“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5. 5分(1)①无尽相思之情。“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以致泪如雨下。

②孤独寂寞之情。“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

6分(2)①拟人。此句把东风写得像人一样,不理解女主人公的怨愁。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忍受的孤独相思之情。

②用典。琵琶怨,指汉代乌孙公主用琵琶表怨情之事。这是借汉代乌孙公主表女主人公的幽怨之情。

③比喻。“落花”喻指女主人公逝去的青春年华。(任答一种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