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
橘子洲景区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__诗词碑”上刻有__的哪首诗词()
A:沁园春·长沙 B:沁园春·雪 C:橘子洲头 D:沁园春·橘子洲头
给下面的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2分)
据《潇湘晨报》报道,橘子洲头和湘江两岸聚集着上万名长沙市民驻足观看矗立在橘子洲头的青年__艺术雕塑,雕像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雕像的基座设计成__的肩膀,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雕像的背面采用摩崖雕刻《沁园春·长沙》词。同时,橘子洲头以百亩橘园来强化橘子洲主题,从而更好地营造出自然风景与人文诗词意境交融的情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0世纪初,__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曾激发了整个世纪无数青年人的豪情壮志。
青年__雕塑亮相橘子洲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kuò) 分外(fèn) 浪遏飞舟(è) 挥斥方遒(qiú) B: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风华正茂(mào) C:岁月稠(chóu) 苍茫(cāng) 百侣(lǚ) 橘子洲头(jú) D:怅寥廓(chàng) 颓圮(qǐ) 沉浮(fú) 激昂慷慨(kāng)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携(xié)带 峥嵘(zhēng)挥斥方遒(qiú) 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 C: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 D:百侣(lǔ) 橘(jú)子洲 沁(qìn)园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 (kě) 火钵 ( bō) 逢(péng)孙 浪遏(è)飞舟 B:缒(chuí)下 彳 亍 (chìchù) 漫溯 ( sù ) 悄(qiāo)无声息 C:氾(fán)南 青苔 (tāi ) 长篙 (gǎo) 橘(jú)子洲头 D:瓦菲(fēi) 遒(qiú)劲 给予( jǐ) 峥嵘(róng)岁月
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33.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
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橘子洲头旷世伟人书写壮志豪情。
【解析】
试题分析:通览对联内容,先将内容分成两类,一类与《再别康桥》有关,一类与《沁园春·长沙》有关;然后在表达通顺的前提下,将相关内容一一对应;最后按照上联仄声结束,下联平声结束的规律,定出上、下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要了解对联的五个基本特点。即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协、内容相关。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一般讲,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收”。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结构相似,节奏相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含义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如本题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橘子洲头旷世伟人书写壮志豪情。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以下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23.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21.D
22.B
23.A
【解析】
21.
试题分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22.
试题分析:设问。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核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23.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地点和事件。主要是诗歌内容的概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怅廖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__?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增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漫江碧透 万类霜天竞自由 谁主沉浮 忆往昔睁嵘岁月稠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