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冠者”、“童子”分别指的是()。

A:成年人和七八岁的儿童 B:戴帽子的人和七八岁的儿童 C:成年人和不到20岁的少年 D:成年人和五六岁的儿童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中“舞雩”的意思是:()

A:看歌舞的地方 B:喝酒的地方 C:求雨的地方 D:登高的地方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 ”

暮春者,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__________,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春服既成 ; 童子六七人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唱着歌而回。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风乎舞雩 C:冠者五六人 D:秦伯说,与郑人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副简短的对联,概述古人春游的情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审题,“拟写一副简短的对联,概述古人春游的情景”;然后读材料,了解内容,这段话的意思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再看上联的内容,“呼朋引伴踏春去”,上联是概括去的过程,那么下联应是说踏春的内容和回来的情况,最后一个字就对出来了,“去”应对“回”或“归”,怎样回来的呢?“咏而归”,是唱歌回来的,故应是“咏歌回”。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答:

孔子赞成曾点的看法(1分),因为他也渴望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


解析:

自由自在、向往超脱有一点均给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