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劲jìng 劲敌 遒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 B:泊bó 停泊 漂泊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C:应yīng 应届 应允 应声而落 应有尽有 D:鲜xiǎn 鲜见 鲜有 寡廉鲜耻 屡见不鲜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所给注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间(jiàn) 黑白相间 亲密无间 居间调停 B:挨(āi) 挨门挨户 挨打受骂 延挨度日 C:劲(jìng) 疾风劲草 强劲有力 刚劲正直 D:舍(shě) 舍我其谁 舍近求远 魂不守舍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积累 阻塞/塞住 商贾云集/余勇可贾 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B:饮料/饮马 碑帖/妥帖 流了点血/呕心沥血 长吁短叹/吁请注意 C:道行/内行 翘首/翘尾巴 一撇一捺/撇开不管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D:扎针/挣扎 钻研/钻石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惟妙惟肖/不肖子孙
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鲜见 鲜有 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B: 停泊 飘泊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C: 应允 应许 应声而倒 应了一声 D: 劲敌 遒劲 疾风劲草刚劲挺拔
选出加点字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A:劲jìng 劲敌 遒劲 强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 B:泊bó 停泊 漂泊 泊车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C:模mó 模样 模特 模范 航空模型 模拟动作 D:鲜xiǎn 鲜见 鲜有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屡见不鲜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劲(jìnɡ) 劲敌 遒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 B:泊(bó) 停泊 漂泊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C:应(yīnɡ) 应届 应允 应声而落 应有尽有 D:鲜(xiǎn) 鲜见 鲜有 寡廉鲜耻 屡见不鲜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论语/论说 都督/都有 锲而不舍/退避三舍 B:哗变/喧哗 强劲/劲敌 柔肠几断/几陷虎口 C:挣扎/挣脱 钻台/钻心 大大落落/落落大方 D:饮马/饮恨 撮合/一撮 一撇一捺/撇开不管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碑帖/字帖 呼吁/长吁短叹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B:炮烙/炮制 落笔/失魂落魄 螳臂当车/独当一面 C:解嘲/押解 蹊跷/另辟蹊径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D:翘首/连翘 肖像/惟妙惟肖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20.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撇开与按捺”为话题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其中,“若”字的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不撇捺无以致远
“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
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
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草树木不安。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
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给出的是一副带横批的对联,上下联及横批含意丰富。写作时要把握“撇”“捺”二者的关系。“撇”与“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就显得很狭窄。“撇”“捺”互相弥补,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对联中奉劝人们“撇”开的是人生的欲望、__、贪念等等,建议人们“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坚守等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对于新材料作文,首先应辨明材料的性质,比如叙事类、名言类、寓言类、时事类等;然后从不同对象、因果关系、关键词句等角度立意。比如本题就必须细化认识“撇”和“捺”的意义和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__,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