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注音无误的是( )

A:迤俪(yǐ lǐ) 尴尬(gān gā) 糍粑(zī bá) 窈窕(yáo tiáo) B:骖騑(cān fēi) 睇眄(dì miǎn) 蟪蛄(huì gū) 逋慢(bù màn) C:锱铢(zī zhū) 岑寂(cén jì) 尺牍(chǐ dú) 梵文(fán wén) D:婵娟(chán juān) 茗烟(míng yān) 斟酌(zhēn zhuó) 滥调(làn diào)

1.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坍缩 唉声叹气 睢suī园 賫jī发 B:尺牍 没精打彩 泠lín然 綮戟qǐ C:蝉娟 锱铢必较 天台tái山 央浼měi D:皓婉 茕茕孑立 熟稔rèn 险衅xìn

下列各项词语的字形以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粉黛(dài) 凝脂(zhǐ) 宛转蛾眉(wán) 流水潺湲(yuán) B:央浼(měi) 尺牍(dú) 茕茕孑立(qióng) 得鱼忘筌(quán) C:修葺(qì) 大郤(xì) 妃嫔媵嫱(bīn) 檐牙高啄(zhuó) D:彤云(tóng) 糍粑( zī ) 载欣载奔(zaǐ) 付梓印刷(z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毗邻(pí) 修葺(qì) 熟稔(rěn) 模棱两可(lénɡ) B:倏忽(shū) 联袂(mèi) 戏谑(nüè) 轻鸢剪影(yuān) C:修憩(qì) 干坼(chì) 尺牍(dú) 钟鼓馔玉(zhuàn) D:叫嚣(xiāo) 清泠(lěnɡ) 踯躅(zhí) 锱铢必较(zī)

下列各项中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乍雨乍晴(zhà) 咬文嚼字(jiáo) 憎恶(zēng wù) B:援例(yuán) 锱铢必较(zī zhū)斟酌(zhēn zhuó) C:胸襟(jīn) 剥啄之声(bō zhuó) 辞藻(zǎo) 付梓(zǐ) D:尺牍(dú) 下乘(chéng) 岑寂(cēn)清沁肺腑(qìn)

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谬(miù)论 摇曳(yè) 岑(cén)寂 尺牍(dú) B:丰腴(yú) 迥(jiǒng)然 札(zā)记 赘(zhuì)言 C:怜悯(mǐn) 譬(pì)如 蝙(biǎn)蝠 累(lěi)及 D:客栈(zhàn) 狭隘(ài) 饿殍(fǘ) 勾(gōu)当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酒撰 怂恿 付梓 凭心而论 B:绵密 撮和 尺牍 感恩待德 C:滑稽 膨胀 幅射 命途多舛 D:锱珠 毗邻 坍缩 不落言荃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寒砧(zhàn) 婵(chán)娟 蕴藉(jī) 得鱼忘筌(quán) B:尺牍(dǔ) 付梓(zī) 拔擢(zhuó) 咬文嚼字(jué) C:睇眄(miǎn) 簪笏(hù) 西畴(chóu) 决(jué)起而飞 D:央浼(měi) 胆怯(qiè) 仓廒(áo) 清沁肺腑(qì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说文》云:“牍,书版也。”所说的牍即指“尺牍”,是古代作为书写工具的木版,当时的牍通常长一尺,因而名之。

“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记载缇萦救父的故事时,说:“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可见缇萦是用尺牍作为书写工具来上书皇帝的。再如《汉书》记载:“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可见,西汉时尺牍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其使用范围较广,普通臣民上书皇帝可用尺牍,两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也可用尺牍。此时尺牍是指书写工具的实物形态,文体意义不明显。

东汉时,尺牍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据《后汉书》记载,刘睦擅长作文,当世以为楷模。在其临终之时,汉明帝还令其做“草书尺牍十首”。这里所指称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而是指某种“文”,具有文体意义。大约到南朝时,人们开始用尺牍指代书信。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在评论历代书信之后,云:“至如陈遵占辞,百封各意;祢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这个概念在后世一直沿用,尤其是明清,出现大量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如《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等,都是当时的流行读物。

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之前,人们的书写工具除了木牍之外,还可用竹简。唐代苏鹗曰:“以竹为书笺,谓之简。”时日既久,简也从书写材料演化为文体名称,成为书信的一种形式。后世人们将“简”与“书”并称,如魏禧认为“简与书一也”。

文体意义上的简与尺牍完全相同,或者直接将二者连用,呼为“简牍”。自六朝以来,尺牍、简与书可以通称,但若严格辨体,当尺牍与“书”并称时,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古时史官大事书于策,小事载之简牍。作为书信体意义的尺牍也继承了这个特点。一般而言,尺牍的篇章较“书”短小。魏禧认为尺牍与书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繁简大小的不同,相对“书”而言,尺牍往往是“寥寥数言,情致足录”的短章。另有一些文学总集,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选文的具体操作上都认为尺牍最主要的特点为行文简略,篇帙短小。如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说:“尺牍者,约情愫于尺幅之中,亦简略之称也。”《文章辨体汇选》既选“书”,又选“尺牍”,而所选尺牍绝大部分是数十字或百余字的短章,所涉及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山水花月、饮酒期约、馈赠问候等琐细之事,很少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如欧阳修《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而贺复征仍收在尺牍类中。

古代人际交往中,尺牍是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人们在写尺牍时,可以随意抒写,不受拘束,往往能表露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古代出现了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特别是唐宋,尺牍更是得到士人们的重视。黄庭坚更是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更有一些文人不治他事而专写尺牍,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选自《中国古代文体史话》,有删改)

18.下列关于“尺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在西汉时是指一种书写工具,文体意义不明显;到东汉时,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具有文体意义。

B.“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中提及的“尺牍”和《说文》《文心雕龙》中提及的“尺牍”意义相同。

C.“尺牍”大概从南朝开始指代书信,尽管有时和“书”并称,但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尺牍的篇幅比“书”短小。

D.“尺牍”是古代人际交往中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有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时期,普通臣民上书皇帝以及两国之间外交往来都可使用尺牍,尺牍的使用范围较广。

B.尺牍自从出现书信的意义之后,后世一直沿用,明清以来,出现许多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

C.宋代欧阳修的《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但从其篇幅长短和内容看,仍然属于“尺牍”。

D.唐宋时期,一些文人如黄庭坚专写尺牍,这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为“尺牍”,是因为古代所有的牍仅一尺长,但“草书尺牍十首”中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

B.《秋水轩尺牍》以及《雪鸿轩尺牍》中的“尺牍”是指书信这种文体,这两本书是明清时期的流行读物。

C.从对尺牍的文体特征上看,魏禧和贺复征的观点相同;从对尺牍所写的内容上看,两人的观点不相同。

D.尺牍所写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饮酒期约等,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

18.B

19.D

20.B

【解析】

1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B项“意义相同”的说法错。《史记》《说文》中提及的“尺牍”指书写工具,《文心雕龙》中提及的“尺牍”指书信。A项说法见于原文第二、三段说法;C项说法见于原文第三、五段;D项说法见于原文最后一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文中只是说黄庭坚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并没有说黄庭坚专写尺牍,故D项错。A项说法见原文第二段,B项说法见原文第三段,C项说法见原文第五段最后一句。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A项“所有”的说法错,原文是说“通常长一尺”;C项,原文没有比较魏禧和贺复征对尺牍所写内容的认识,故C项错;D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说法错,原文是说“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