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跛 脚bǒ 陂塘pō 披沙拣金pī B: 哺育小孩bǔ 惊魂甫定fǔ 果脯fǔ C:铺位pū 蒲苇pú 辅导fǔ D: 河 埠 头bù 民殷财阜fù ?? 稗官野史bài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bǒ 跛 脚 陂塘pō 披沙拣金pī B:bǔ 哺育小孩 惊魂甫定fǔ 果脯fǔ C:铺位pū 蒲苇pú 辅导fǔ D:bù 河 埠 头 民殷财阜fù ?? bài 稗官野史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果脯(fǔ) 鸡脯(pú) 请帖(tiě) 瘦削(xiāo) B:多舛(chuǎn) 砧(zhēn)板 潜(qián)伏 当(dàng)年 C:对峙(zhì) 曲阜(fǔ) 劲(jìn)旅 讣(fù)告 D:蛰(zhē)居 璞(pú)玉 靓(liàng)妆 令嫒(yuán)
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呆板 dāi傣族 dǎi导向 dǎo B:堤坝 dī 踱步 duó 恫吓 dòng C:婀娜 ē 氛围 fēn渔父 fǔ D:果脯 pǔ 藩篱 fān沸腾 fèi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赴会fù 果脯蜜饯fǔ 扶助fú B:芳菲fēi 绯红fēi 徘徊pái,huái C:淳朴chún 断壁残垣yuán 冷酷kù D:皈依佛门fǎn 崔嵬wéi 概括kuò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文后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20.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21.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1.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思考时,应根据常见的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知识积累,抓住颔联关键词分析概括。由关键词“北斗”“角声”可知,采用了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的手法,然后根据颔联具体诗句稍加分析,然后再指出“角声”所渲染的凄凉意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由关键词“北斗”“角声”可知,采用了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的手法,然后根据颔联具体诗句稍加分析,然后再指出“角声”所渲染的凄凉意境即可。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思考时,应结合着诗歌注释,根据对最后两联的描述,再抓住关键词分析。由注释可知,诗人因战乱而逃避,漂泊不定,在这种背景下,“酒添客泪愁”很明显是指诗人的漂泊伤感之愁;“归心”应指诗人的思念家乡之情;“问行朝”将诗人对国家朝廷的关切表现出来;“纵横”描述出了遍地慌乱的场景,故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就表现出来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酒添客泪愁”很明显是指诗人的漂泊伤感之愁;“归心”应指诗人的思念家乡之情;“问行朝”将诗人对国家朝廷的关切表现出来;“纵横”描述出了遍地慌乱的场景,故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就表现出来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6.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17.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6.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7.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解析】
16.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这是考查写景的技巧。先找出诗句中所写的景物,然后明确景物的特点,再看使用的方式或写景的角度。“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斗柄阑干”,看到的是天空中横斜的北斗;“角声凄断”,听到的是凄凉的角声,前一句是写静景,是眼中所见,后一句是写动景,是耳中所闻,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1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从“客泪”“愁仍溅”直接表现身在客中,要借酒浇愁,但愁绪仍在的心情;“归心”表现思归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欲问行朝”体现忧国之情,“盗贼尚纵横”表现忧时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这是针对诗歌的局部设题,考生除了关注最后两联,找出其中的情感词和诗人的情态,还要关注整首诗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15.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15.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句中的“阑干”“角声”两个意象从动静、视听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写景的手法的题目,分析写景特征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上进行分析,顺序主要是高低、俯仰、远近,着眼点主要是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手法主要是烘托、渲染、动静、虚实。此题主要是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客泪”“愁”“归心”“行朝”“盗贼”和注释中的“北宋灭亡”等词语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诗中“客泪”“愁”“归心”“行朝”“盗贼”和注释中的“北宋灭亡”等词语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