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1-4题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B
3.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①,躯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昔云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④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唐宋八大家品读辞典》)
[注]①貙(chū初):兽名。也称貙虎,形状像野狸猫而体大。②罴(pí皮):熊的一种,俗称人熊或马熊。比熊大,黄白花纹,能直立行走。③罂(yīnɡ英):一种腹大口小的瓦罐。④摔(zuó昨)搏:揪住搏击,扭打扑抓。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罴之状,被发人立 被:同“披”
B.为鹿鸣以感其类 类:指鹿的同类
C.绝有力 绝:隔绝
D.摔搏挽裂而食之 食:吃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之南有猎者 望路之远近
B.伺其至 其真无马耶
C.不善内而恃外者 佳木秀而繁阴
D.至则人也 有仙则名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B.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C.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D.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托物喻人,借事寄讽的寓言小品。
B.选文中先描写“罴”的外形,后述其特性,重点表明其极有力,为“甚害人”张本。
C.文中的猎人能模仿百兽之音,他的不幸遭遇完全出于偶然。
D.柳宗元的寓言,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讽刺社会上种种腐败现象。
下列各项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熊罴(pí)央浼(huàn) 楔子(xiē) B: 迸裂(bèng)揩油(ki) 哂笑(shěn) C: 剽悍(piāo) 骠勇(piào)骁勇(xiāo) D: 捭阖(bǎi)睥睨(pì nì)裨将(pí)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召开 昭示 招募 着急 B:绿林 贿赂 戮力 山麓 C:蓬松 澎湃 抨击 烹饪 D:熊罴 媲美 譬方 庇佑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斡旋 阡陌 默契 没齿不忘 厉兵秣马 B:和睦 倭寇 募捐 栉风沐雨 暮鼓晨钟 C:裨将 琵琶 熊罴 稗官野史 蚍蜉撼树 D:虔诚 掮客 乾坤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孝悌(tì) 咯血(kǎ) 佛龛(kān) B:忏悔(chàn) 口讷(nè)奇葩(pā) C:甲胄(zhòu) 赀财(zī) 氛围(fēn) D:熊罴(pí) 楔子(xiē)迸裂(bìng)
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不合规范的一项:( )
A:国殇shāng气馁něi 忸怩ní 酝酿niàng B:剽悍biāo 骈文pián 熊罴pí 癖好pì C:滂沱pāng 纰缪pī 摞起luò 连累lěi D:妆奁lián 瓦砾lì 鬣马liè 酩酊mǐng
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熊罴 囟门 谮言 B:呷茶 嫔妃 咯血 C:饿殍 划价 温罄 D:胴体 溃脓 瘦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共8分)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②。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朝廷使者。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率:轻率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罴为设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又客与罴食瓜 落霞与孤鹜齐飞
D.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前者为介词,“替,给”,后者为动词,“叫做”;A项两者都为副词“才”
C项都为介词“和,同”;D项都是“让”的意思。
【小题3】①②是说王罴励精公事,勇敢而又忠于国家
【小题4】文中没说王罴“为人小气” 他请台使吃饭时,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是他“性俭率,举动率情”的表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沮丧 舷窗/琴弦 呼吁/驾驭
B.乌龟/龟裂 遒劲/灰烬 悄然/铁锹
C.维系/系数 熊罴/裨将 炮制/泡桐
D.俳优/徘徊 涅槃/啮噬 书箧/胆怯
D
解析:
A. jū/jǔ,xián/xián,yù/yù B guī/jūn,jìng/jìn,qiǎo/qiāo
C. xì/xì,pí/pí páo/pāo D.pái/pái , niè/niè , qiè/qi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