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是蒋光慈作品()。
A:《兄弟夜话》 B:《少年漂泊者》 C:《鸭绿江上》里的主人公
你船雾航,航速12公里每小时,在雷达上测到回波在正前方6公里处,5分钟后该回波仍在正前方,但距离为5.5公里,则该物标是()。
A:同向船 B:与你船方向相反的船 C:固定目标 D:被追越船
下列()项说法正确?①机动船与人力船、帆船的航行原则在感潮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的规定相同;②人力船、帆船的航行原则在感潮河段界限以上水域的规定不明确。
A:① B:② C:①②都对 D:①②都不对
在湖泊、水库、平流区域,两机动船对驶相遇时,除另有规定外,则()。①两船同为单船或船队时,则上行船应当避让下行船;②两船中一船为单船,另一船为船队时,则单船应当避让船队。
A:① B:② C:①②都对 D:①②都不对
甲乙两船从相距50公里的地方同时起航,且保持船速不变。若两船同时在逆水中航行,甲船航行100公里恰好赶上乙船;若两船同时在顺水中航行,则甲船赶上乙船需航行多少公里( )
A:500公里 B:在100~500公里之间 C:100公里 D:大于100公里
下列各项中多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 B:有空(kònɡ)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ɡ)话 C:小船漂泊(pó)在湖泊(pō)里 D: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 )
A:曝pù 曝光 曝晒 一曝十寒 B:屏bǐng 屏气 屏退 屏除成见 C:辟bì 复辟 辟邪 见解透辟 D:泊bó 漂泊 湖泊 淡泊明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靡费 奢靡 披靡 靡计不施 B:牢笼 笼络 笼屉 烟笼雾锁 C:差价 参差 差劲 受人差遣 D:血泊 湖泊 漂泊 枫桥夜泊
《想北平》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4分)
例句:我是一条漂泊他乡的船,家乡是我宁静的港湾。
【答案】我是一只离巢的燕子,家乡永远是我温馨的乐园。我是一支飘荡的风筝,家乡就是那根长长的丝线。
【解析】
试题分析:“仿用句式”既要讲究“形似”,又要注意“神似”。阅读题干,把握住显性要求;更要分析例句,把握“隐性要求”。如句式必须是“我是……,家乡是……”,同时要注意比喻的贴切。
考点:仿用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有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飘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⑥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⑦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⑧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⑨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①:“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飘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①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年轻时应该去远方,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
B.收到儿子的E¬mail很高兴,支持儿子的远行,引出全文要谈的话题,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
C.只要敢于漂泊,哪怕经济困难,也能闯荡出来。哪怕是被动漂泊,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D.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E.青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脆弱,单薄,而又无力,茫然不知该落在何处。如果不趁年轻时漂泊,身体就会衰老,青春就会老去。
9.第②段作者说“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10.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赏析。
11.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8.CE
9.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的意志;漂泊能丰富人生经验,增加美好的回忆;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漂泊能丰富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每点1分,写出四点即给满分)
10.运用反复(“总是……再是……也会……”),突出强调了年轻时去远方漂泊的重要性,也使表意全面而有力;长短句式结合,使表达既抒情典雅又灵动活泼;整句散句结合,既使句子整齐、有力地表达了年轻时去远方飘泊的重要性,又灵动活泼。(写出一点即可。)
11.作者引用诗句,形象地鼓励年轻人只要抛弃急功近利的物质营谋,只要肯切实行动起来追求美好理想,就可以有和诗中儿童一样的诱人未来。(使文章主旨的表达更加形象,富有感染力)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升华了漂泊对人生的意义的主题。引用诗句使文章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使年轻人的漂泊增添浪漫色彩。(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写出三点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选项中主要涉及文章的内容、主旨、技巧等。C项“哪怕是被动漂泊”错,未提及被动漂泊。E项错,蒲公英表现青春富有活力,要勇敢追求。不是指身体,指精神未老先衰。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在设题的时候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既有对文章具体内容的考查,也有对文章语言内涵的分析,还有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同时还会涉及写作的技巧。比如本题中,C项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E项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答题的时候,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辨别正误。
9.题干问的是“第②段作者说‘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这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应到文中找到与“年轻”“漂泊”相关的句子,然后再综合概括。第二段“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第五段“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最后一段“只有年轻时去远方飘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第②段作者说‘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依据这句话的位置确定要筛选的信息所在的区域,从本文来看,应在后文,考生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应主要找与“年轻”“漂泊”相关的句子,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
10.题干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中句子的能力。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鉴赏的角度“语言运用的角度”,主要是遣词造句。“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从用词角度来看,“总是”“再是”“也会”,运用反复,作用是强调突出;从句式角度来看,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错落有致。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因为出题人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暗示,比如本题中,“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赏析”,题干中已经给出鉴赏的角度“语言运用的角度”,这一角度主要包括遣词和造句,前者为用词,后者为句式。然后再看所给的句子,品味用词,再看所用的句式,句式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
11.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首先找到所引用的诗句,明确该诗句的意思,再看该段的主要意思和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最后看所引诗句与其的关系。答题的时候还要兼顾引用诗句的一般作用,比如富有感染力,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等。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引用类答题模式:首先明确所引内容的类别,诗文、典故——增加文化内涵 ;神话、故事、传说——吸引读者兴趣;哲理故事——增强哲理性 内容 (充实内容);普通人事例——增加感染力。然后点手法(对比反衬、衬托) ,明作用(证明观点、表达感情、结构 营造意境)。比如本题中,在题干中已经把所引内容的类别告诉考生了“泰戈尔的诗句”,考生就可以从引用诗文的角度作答。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