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捩伤

下列计量单位中,()属于我国法定单位。

A:度(°) B:磅(l C:分贝(D D:转每分(r/min) E:里(l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鹧鸪天•惜别

[宋]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3.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曲危弦断客肠”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14.下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结尾句让人联想到李煜的哪两句词?

13.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14.“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美好之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离愁过潇湘”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比喻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使主题进一步深化。结尾句让人联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13.

试题分析: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断客肠”“粉泪香”“柳芽黄”“离恨”这些典型的意象,可见诗人浓浓的离情别意。“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依依惜别的基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离愁过潇湘”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比喻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使主题进一步深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

①危弦:急弦。

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8.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9.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8.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

19.

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

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

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5分,前2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8.以意象为中心进行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和炼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 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19.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艺术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惜别

[宋]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6.上片后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7.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16.描写了—幅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

17.①以乐景写哀情,“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化抽象为形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比喻,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

【解析】

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画面的题目,概括意境先简要描述,然后概括特征,在描述画面时一定要结合诗句本身不要漏掉涉及的人和物,另外一定要加以适当的想象,在概括出来最好是四个字如“倚楼眺望、粉泪涟涟等。赏析“重“就是看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此处运用双关。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__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__彩。双关是指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联系,使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双关的字面意义是明确的,内涵的意义是暗蕴的。双关的存在基础是语言材料的多义现象和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之间的某种相关性。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读者领会其弦外之音。   一、谐音双关  一个字除本字所含的意义外,又兼含另一个与本字同音的字的意义,谐音能起一种隐语的作用。  1.音形一致的谐音双关。 所用词与引申的词读音相同,形体也相同。其为一个字。  2.同音不同形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利用同音字易被通用和派生出其它意思的特点,使诗句兼有两种意思。这中双关巧妙引用日常事物来表达情感,例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 “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以“篱”双关“离”等。下棋的棋局,其中的棋子,都成为 “约期”的隐义,莲花从花到果实及秋天生成的藕也都当作诗中的譬喻意象,使人自然地联想到它的双关含义。 3.隐语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暗示人物命运等。    4.曲解谐音   二、字形双关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是纵横双向展开的二维的平面文字。因此在修辞方式上,汉字既可以前后拆合,也可以上下拆合,甚至可以只拆出字体的一个部分。字形双关指以字形之分合,作为语意之双关。汉字的字形变化所产生的双关别具效果。四、语义双关一句诗,或整首诗都是双关到另一种意义。 在有些古典诗歌中,作者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或使诗歌贴切、活泼、生动,具有民歌特色。古典诗词曲大量运用双关这种修辞手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别有一番滋味”的艺术审美效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此题属于音形一致的双关。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表达技巧以及赏析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语有“惜别”“ 肠断” “瑶草碧,柳芽黄”“离恨”。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该题中考核描写手法,结合意境分析即可。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从“抓意象与重点词语”入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20.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曲危弦断客肠”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1.下片在抒情上有哪些特点?

20.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分别之际,一曲哀弦,愁肠欲断。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1.“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乐景写(衬)哀;“载将离愁过潇湘”句化抽象为形象,突出离恨之沉重;末两句以水喻愁,突出别意的绵绵不断。

【解析】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感赏析和首句写景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分别之际,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烘托出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杆、“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从“抓意象与重点词语”入手。 出现在诗歌首句的写景语句要考虑是不是点明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是不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以叙述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写景是不是突出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气氛,传达了感情。 3以塑造人物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诗歌中也常见反衬,这点需要通观全诗反复甄别。 简言之:表现环境特点,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或形象特点);出现在首句的还要考虑记叙的要素及全文的感情基调。

2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艺术手法分析的题目。写景时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角度有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着眼点是视听结合,手法是动静结合,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该题中考核描写手法,结合意境分析即可。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鹧鸪天 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liè)拖: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小题1】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2】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小题1】(5分)①表达了词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2分)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2分)

【小题2】(5分)①以乐景衬衷情,草碧柳黄,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②化无形为有形,“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③巧设比喻,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能答出其中两点,且分析正确得5分;答出一点得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首句的作用。首句“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人已进船,随着船舵和桅调转方向,由即别转为方别。表达了词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在诗歌鉴赏中,首句的环境描写往往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惜别”;诗歌主要描写宴席将散景色,抓住关键词 “断客肠”,即可知道情感,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在诗歌鉴赏中,首句的环境描写往往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考生答题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

【小题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借景抒情”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下片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以乐景衬衷情和比喻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20.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1.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20.①巧用空间转换,描写了一幕凄楚凝重、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②“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

21.①以乐景写哀情。“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化虚为实,“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比喻,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来比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上句写船行江心,下句写女子楼上垂泪,很自然描写的是一幅离别图。“重”字的表达效果,属于“炼字”,回答时,既要结合字来解释句子的表层含义,又要结合字解释深层含义。“蒲帆重”表层意思是说船行驶的缓慢,深层含义是说因为分别,人的心情沉重。

2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各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3.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4.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3.描写了—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

14.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一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前者是考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后者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对于前者,考生应找出句中的景物,再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对于后者,首先应理解“重”的意思,诗中表面是说“蒲帆”重,而实际上是说行人心情之沉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本题的第一问,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解题。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比如本题中的“蒲帆重”“粉泪香”等。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整个诗句给人一种离别时的沉重之感,不舍之情自在其中。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这是考查抒情的方式。因为题干涉及“词的下片”,故答题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哪一句,应关注下阕的所有句子。“瑶草碧,柳芽黄”,句中有景,且是乐景,故应是乐景衬哀情,以景之清新明丽反衬离情之哀伤;“载将离恨过潇湘”,一个“载”字把抽象的“离恨”形象化,写出离恨之沉重;“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以江水作比,写离恨之绵绵不尽。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种,有载体的时候,是间接抒情,一般有借景(物、事、典故)抒情,如无载体,直陈心意,则为直抒胸臆。考生可以先看诗句中有无载体,比如前两句中,“瑶草”“柳芽”都是景,从“碧”“黄”这些词语来看,应属于乐景,而这首诗的情属于哀情,自然是乐景衬哀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小题1】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

【小题2】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1】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2分)

【小题2】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2分) 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2分)。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离愁别恨,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1)情感与作用题:首句的感情照应题目“惜别”,应紧扣“惜别”解释句意,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的作用要用对术语:笼罩气氛与奠定基调,什么气氛与什么基调要从意象中挖掘诗意:凄婉愁怨与依依惜别。再将术语与诗句结合即可。(2)抒情手法题:可以是修辞手法抒情,也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防止漏答,两方面均要考虑进去,先答比喻,再答借物抒情。然后按照“明手法——析运用——点效果”三部曲来作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