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冠者”、“童子”分别指的是()。
A:成年人和七八岁的儿童 B:戴帽子的人和七八岁的儿童 C:成年人和不到20岁的少年 D:成年人和五六岁的儿童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中“舞雩”的意思是:()
A:看歌舞的地方 B:喝酒的地方 C:求雨的地方 D:登高的地方
岳麓书院“风雩亭”取“风乎舞雩”之意,请问“风乎舞雩”出自何人的著作?
暮春者,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__________,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春服既成 ; 童子六七人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唱着歌而回。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喟(kuì)然 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 B:浴乎沂(yí) 莫(mù)春 比(bǐ)及 曾皙(xī) 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 摄(shè)乎 饥馑(jǐn) D:侍(shì)坐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哂(shě)笑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kuì)然叹曰 吾与(yǔ)点也 风乎舞雩(yú) 浴乎沂(yí) B:冠(guān)者 莫(mù)春 三子者之撰(zhuàn) 铿(kēng)尔 C:愿为小相(xiàng) 因之以饥谨(jǐn) 夫子哂(shěn)之 千乘(shèng)之国 D:曾皙(xī) 长(zhǎng)乎尔 以俟(sì)君子 鼓瑟(sè)希
下列各句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
A: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B: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答: 。
孔子赞成曾点的看法(1分),因为他也渴望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
解析:
自由自在、向往超脱有一点均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