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迹 史乘 剩余 盛情难却 shèng jīng 贤传 B:横事 衡器 道行 横行霸道 恒河沙数 C:识趣 实录 拾级 食古不化 拾人牙慧 D:闻达 紊乱 稳练 刎颈之交 纹丝不动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迹 史乘 剩余 盛情难却 shèng jīng 贤传 B:横事 衡器 道行 横行霸道 恒河沙数 C:识趣 实录 拾级 食古不化 拾人牙慧 D:闻达 紊乱 稳练 刎颈之交 纹丝不动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尽管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已经做了好几届评委,每次都是盛情难却,无法__。但是,下一届肯定不做了。” ②资本主义文明下所__的矛盾,在‘五四’当时曾经引起青年们如何热烈的注意。 ③有专家指出,让3岁至13岁的儿童__地诵读古代文化经典,既能提升其语文能力,又使其受到文化熏陶,是培养高尚的文化道德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A:推托 包蕴 自觉 B:推托 包孕 自然 C:推脱 包孕 自觉 D:推脱 包蕴 自然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解析: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李煜的《相见欢》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梧桐表达了国亡被囚的深深寂寞。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马嵬》用对比手法,反诘语气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 , 。

16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 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学习的荒谬心态。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白己的两个句子是:“ 。”

(3)《昆琶行》 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第一句中,“谀”的偏旁易误写为“叟”;第二句中,“省”易误写为“醒”;第三句中,“琵琶”与“枇杷”易混用。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蜀道难》中,用一系列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惶悚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蜀山高危。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注意“恭”“济”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惶悚心理”,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扪参”“膺”“坐”的写法。

19.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面的空缺内容。

(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2)《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4)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谨何必曾相识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宋书·宗悫传·》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则演化为______,____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