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黍离》一诗的主旨是()

A:__之思 B:失意之悲 C:身世之慨 D:兴亡之感

“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是端木埰对()作品的评价。

A:柳永 B:辛弃疾 C:周邦彦 D:王沂孙

概括《黍离》的主题及“黍离之悲’’的意义。

概括《黍离》的主题及“黍离之悲”的意义。

苏洵散文的一大特点是()

A:追求冲淡平和的中和之美 B:追求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 C:带有战国时代纵横家色彩 D:寄寓作者深沉的黍离之悲

姜夔在《〈扬州慢〉序》中说“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人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其中“黍离之悲”源自()。

A:《尚书》 B:《离骚》 C:《左传》 D:《诗经》

加点字的字形或字音均无误的一组是( )

A:羽扇纶巾(guàn) 夜雪初霁(jì) 暮蔼(ài) B:黍离之悲(shǔ) 渌水荡漾(lù) 豆蔻(guān) C:舞榭歌台(xiè) 谢公屐(lǚ) 布衾(qīn) D:赢得胜利(yíng) 秦王嬴政(yíng) 瀛州(yíng) 赢粮景从(yíng)蜾蠃(luǒ)

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铮铮(zhēng) 管弦(xián) 贾人(gǔ) 赠谥 (yì) 美显 B:渌 (1ù) 水 纤(xiān)云 阑(lán)干 舞榭 (xiè) 歌台 C:黍离 (shǔ) 豆蔻 (kòu) 荻(dí)花 汝识之乎(shí) D:铁骑 (jì) 玉簟(tán)秋 迁谪(zhé) 夜雪初霁 (jì)

江左有管夷吾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

「注释」

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见《诗经。王风。黍离》,后以" 黍离之悲" 、" 黍离之痛" 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江南政权刚刚建立,各种律令尚未确定。温峤刚来,心里很担忧,就去丞相王导那里,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有__之痛。


解析:

关键词:纲纪  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

「译文」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刚到江南来,此时江南政权刚刚建立,各种律令尚未确定。温峤刚来,心里很担忧,就去丞相王导那里,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有__之痛。温峤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叙说之后,温峤向丞相表达了交好的诚意,丞相也对温峤真诚接纳。从王导那里出来,温峤高兴地说:" 江南有了管仲这样的贤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要求答题。(8分)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①《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语,言周平王东迁,西周故都被弃,长满禾黍。

⑴ 词序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结合《扬州慢》词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⑵ 这首词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试举两例简要分析。(4分)

答:

⑴扬州在金人铁骑掳掠下成为弃城, 15年后词人目睹劫后扬州破败景象,抚今追昔,以“荠麦青青”等语入词,暗用《诗经•黍离》意境,关合西周东迁故事,深刻地揭示出南宋小朝廷不图恢复致扬州荒败的政治原因,寄托了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⑵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景象。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仍在”的乐景,反称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衰景。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的萧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