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全诗四句的写法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请具体分析诗的第二句。(4分)

(2)这首诗是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请具体分析。(4分)

(1)“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西风吹妾” 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2)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独白,从念夫到忧夫,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行无题 钱起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莫嫌舟似叶,容得庾将军①。

江 行 柳中庸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注] ①庾将军:姓瘐,名胜,汉代名将。

(1)两首诗都写到了江行之“帆”,但情景各异,请作简要解说。(4分)

(2)《江行》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1)钱诗中风微帆虚,白云飘依在船帆周围,显得悠闲、从容而宁静。(2分)柳诗中的帆是被萧萧秋风撕扯着的去国怀乡之客帆,给人以漂泊天涯珠忧伤和凄凉感。(2分)大意如此,即可给分。

(2)前两句借浓阴隐去了沙洲,落叶飘飞江边,写秋意渐浓;(2分)后二句不仅仅写楚江烟雨,那江天暮雨之中,尚有去国怀乡之士,于摇曳的孤舟中,听乌篷寒雨,感极而悲。句句写景,句句中有情,情在景中。(2分)大意如此,即可给分。


解析:

诗歌鉴赏(共7分)。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途经建康,宿于驿站时所作。

(1)本诗大量使用典故,请指出其中三个,并请简要说明典故内容。(3分)

(2)请概括这首诗抒发的情感。(4分)

(1).如:①《世说新语》“新亭对泣”中的典故:大将军周顗“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②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乌衣巷,在今天的南京市。③《楚辞??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哀江南”。④传说周末蜀国国君杜宇号望帝,以其相开明治水有功,自以德薄,禅位去国,隐居西山,化为杜鹃(子规)鸟,有故国之思。或答“离宫”,“彼黍离离”。[指出用典句,写出典故故事或原句1分,每个给1分,共3分]10(2).诗人文天祥战败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抒发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寄托了__的悲伤。[联系注解1分;沉郁苍凉1分(用近义词也行),__悲伤,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台 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深切的历史反思。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诗人巧用典故,借听觉形象代替抽象议论,总结沉痛的历史教训。诗句描述了无边野草凄凉的景象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将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为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回答时要抓住要点,即用典,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城 鹿 柴

韦庄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台城》一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2)《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6分)

 (1)“侧面烘托”或“写景抒情”或“乐景哀情”(2分)

(2)“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2分)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2分)《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两者意境不相同。(2分)(共6分,表述通顺,符合大意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戏 答 元 珍

欧 阳 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①本诗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次年春所作。诗歌首联作者自己颇为自得,他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具体谈谈此二句之“佳处”。(5分)

②作者娴熟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①赞同(1分)。实写山城环境恶劣(2分,)又寓政治环境不善(2分)。(三点大意对即可,不拘措词,酌情给分) ②“曾”与“今”  “洛阳花”与“野芳晚”的表达均可(列出对比内容1分)表达矛盾心理,表面“不嗟”,实则无奈(2分)另:“残雪压枝”与“犹有橘”,“冻雷”与“笋欲芽” ,“病”与“物华”三组亦可,言之成理即可以前一标准給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 竹 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2分)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4分)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1分)。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2分)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 从军行

陈羽 王昌龄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 琵琶起舞换新声④,

梧桐叶落枝梢折。 总是关山⑤旧别情。

横笛②闻声不见人, 撩乱边愁听不尽,

红旗直上天山③雪。 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④新声:新的乐曲。⑤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突出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


解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⑴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龌龊:指处境不如意,思想上拘谨局促。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⑵描绘出诗人中第后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解析:

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全诗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诗句颇具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得意”,紧承“春风”,既指诗人沐浴自然界春风的愉悦,也指沐浴皇恩的欣喜。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惊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出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

诗句对其中的感受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分)

(1)A(2)作者借“暮”“故人”“苔”“埃”等意味深沉的事物渲染环境气氛的清远孤寂(2分);从诗句看,作者内心所想屡屡因风而变,心无所适;“疑是故人来”、“为指绿琴埃”等句含蓄而又凝重地表达出作者想念、期待友人而又未得相见的内心孤寂(3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