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8.诗歌意境上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 (4分)
答:
8.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2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9.表达技巧:A 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飘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B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鸠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
C 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⑴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
⑵本诗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2分)但是但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分)。
(2)①(2分)思乡之情: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②(2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与东南各地,却是把隐居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注: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解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自 叙 杜荀鹤①
酒瓮琴书伴病身, 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 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 世情奈值②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 白发吾唐一逸人。
注:①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
(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2)这首诗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请根据提示分析中间两联。(4分)
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表明“乐于贫”的心迹;
颔联:
颈联:
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满篇皆活,浑然一体。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处事态度。(2分)是一个整日以酒浇愁,以琴书为伴,不得不安于贫穷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
(2)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1分)点出“吟”的内容和造成“闲吟”的原因;(1分)
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说明“不容真”的结果。(1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绿蚁:酒的别名。蚁:浮在酒面上的米渣,其细如蚁,所以这样称。醅:未过滤的酒。
无:作用相当于“否”,表示委婉语气。
(1)、为什么这首诗写的动人而有诗味?(4分)
(2)、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4分)
(3)、请用现代白话文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封请柬。(2分)
(1)、白居易这首诗的诗味是情味,以形象抒发感情而有味;是意味,以形象说理而有味;是兴味,以形象、新奇、动人而有味;是韵味,以声律和美而有味。
(2)、语言平淡简约,却有浓郁的诗味。
(3)、送呈刘十九:
今晚戌时备好新酿的米酒,燃起红泥小火炉,刘兄能否共饮?
恭请光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l)分别概括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1)岑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2分)
李诗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失望心情。(2分)
(2)两诗的抒情方式都是含蓄委婉的(答“间接抒情”也对)。(2分)岑诗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极不和谐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李诗即景生情,作者通过登楼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2分)
解析:
无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⑴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2分)
⑵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
⑴“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⑵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铁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贵人、王公大人面前,他表现得那样地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孟诗
韦诗
(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这首诗表现了文同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作出简析(4分)
(2)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元同诗中的“野性”作注,简要说明理由。(4分)
(1)雨后清景、品茗赏画,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引起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回忆。
(2)可以。两首诗都表现出了一种脱离官场俗务的自由舒畅,都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自己闲适惬意的情怀。
不能:陶:彻底放弃,身心融于自然的畅快。
(或全自然的“守拙”、对官场的厌恶)
文:“暂放吏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欣喜。
(或忙里偷闲的“野”,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①一个形单影只、陷人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答:
(1)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
(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