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

严 羽

天涯十载无穷恨,老泪灯前语罢垂。

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

注 ①明发:明早出发。②蒹葭:初生幼嫩的芦苇。

(1)本诗写的到底是“逢”还是“离”,二者有何关系?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2)作者在其《沧浪诗话》中说,诗歌要富有想像,才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

(1)首联先写久别重逢的感伤,下文则主要写别离的痛苦,写“逢”是为了突出“离”:逢为实,离为虚;逢为次,离为主。

(2)本诗的主要笔墨用于渲染为写离情别恨而虚设的情景上。尤其是颈联和尾联,诗人代友人郑氏想像归来重逢之艰难。千里离别,道阻且长,路上该有多少艰辛?动乱年月,朝不保夕,他年会有再见之日?“关河一望不胜悲”,胜关河何以令人悲?诗人并未明说,而留给读者去想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以“无穷恨”开篇,又以“不胜悲”作结,首尾呼应,显得沉郁悲凉。那种动乱年月与友人难得相逢又仓促别离的悲怆之情,便都在这无限的想像空间中表现出来了。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__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4分,每空1分)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2分)                    


解析:

赏析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试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

19.联系全诗,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诗意?

18.“孤”(“哀”也算对)    “飞鸣声念群” (2分)

19.尾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1分),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孤苦(1分),此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苹(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悼亡诗,然后回答问题。

遣悲怀

唐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释: ①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作者以此自比。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豆叶。

这首诗的首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颔联和颈联所表现的妻子形象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总领颔联和颈联。

(2) 关心、体贴丈夫;甘于贫贱,与丈夫相濡以沫。


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王维,晚年吃斋奉佛,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全诗来看,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围绕“归”字写出了五幅画面:①牛羊归巷图 /野老念牧童 /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 /农夫絮语 (写出四个即可,4分)

【小题2】前面写了那么多“归”,都是反衬,(2分)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1分),借以表达自己混迹官场得孤单,苦闷,抒发自己向往归隐田园的心情。(1分)(若答借景抒情,且有赏析,此题最高得2分。)


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诗中与“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小题2】D

【小题3】(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古别离

孟郊

欲别牵郞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注释]①临邛qióng,即今四川省邛崃县,也就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

(1)请从以上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主人公对送别之人的深厚情意的字,并作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不同。它们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答:

(1)王维诗中的“问”,问君到哪里去,这一质 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爱护与关心。孟郊诗中的“牵”,表明女主人公舍不得丈夫离去,希望即将远行的丈夫能停一停,好静静地听一听自己的话,情真意切,质朴感人。

(2)王维的诗,写友人之间的离别,既有对友人不得意的安慰,又有自己对友人即将隐居南山的歆羡。最后说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似乎还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孟郊的诗,写夫妻之间的离别,“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重在写妻子对丈夫的叮嘱,怕丈夫移情别恋的担心。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