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干仞,

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

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15.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5:59:53 免费下载:《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二)语文试题》Word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干仞,

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

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15.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

本题关键词:阅读训练,阅读中枢,阅读新知法,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金标数码定量阅读仪,四面楚歌,阅览室,《歌谣》,歌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