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两首诗的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的什么特点?各是怎么写的?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诗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作为格律诗,这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小题】“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诗人沉痛而又复
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小题】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
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小题】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本诗四联都对仗,这在古代格律诗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如首联出句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全诗的对仗贴切工整,严谨精美,体现出诗人写作律诗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怀示邻里① 北宋??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时为元符三年(1100)春,作者落职居于徐州。②蜗成字:断墙上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弯弯曲曲如同篆字。③剩欲:即颇欲、很想的意思。
(1)诗中的那些形象的描写照应了标题中的“春”字,请分别指出来。(2分)
(2)尾联作结,照应春游未行之事,兼说今日所思所想。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1)蜗成字、燕作家、风翻蛛网、雷动蜂窠、未开花。(写对4个得2分,3个得1﹒5分,2个得1分)
(2)“屡失南邻春事约(屡次失约,都未能与邻居同去春游赏花),只今容有未开花(现在也为时不晚,或许还有没开的春花可供赏玩吧)”,(1分);由写以往“剩欲出门”却未作春游,到写如今决定外出也为时不晚,诗势顿生波澜,隐约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意愿,(2分)若作反复吟味,可知这两句暗含有诗人认为辅政出仕为时未晚,还可以有所作为的心情。(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5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2)、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3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①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自比为“桃花仙人”,请分析诗人的处世心态。(4分)
②全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作分析。(4分)
①(4分,酌情给分)答:诗歌表现封建社会中士大夫蔑视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人希望自己自由地生活而不受拘束。
②(4分,酌情给分)答:对比,通过对仕途上虽有高车大马的耀武扬威却在长官面前必须卑躬屈膝不得自在的生活。与自己花酒之间半醒半醉的虽贫贱却清闲的生活的对比,形象地揭示了主题。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第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的描写有何特色?(2分)
(2)短小精悍的绝句一定用极其俭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诗,说说诗的三、四两句有些什么潜台词?(3分)
(1)第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的描写有何特色?(2分)
运用比喻的手法,简洁地写出了月光江水,互相辉映,月光皎洁如水,水色清亮浩荡如天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天空清朗、皓月生辉、江水银光闪闪、清丽脱俗的美景。
(2)短小精悍的绝句一定是用极其俭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诗,说说诗的三、四两句有些什么潜台词?(3分)
①去年与人同游的欢快场面②作者对去年同游的怀念,③对去年同游者的想念,④此刻独上江楼的孤独、惆怅的情绪。(任答三项)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一诗突出地描写了老渔翁顶风冒雪独钓寒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被贬到湖南永州时深感孤独的情绪。试通过对本诗意境的剖析,揭示它的深层意蕴。200字左右。
前两句通过写“千山”、“万径”,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广阔而精美的山水画卷。诗句用了“绝”和“灭”等字句,着力渲染了大雪中的净、静,使人读后产生一种寂静凄凉的感觉。后两句与前两句互相衬托,着重写雪中的动。并用“孤”、“独”、“寒”等字句,加强了前两句诗中表现的沉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了老渔翁卓然独立、孤寂无援的处境。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①终南山:即秦岭,又名中南山或南山,主峰在陕西省长安县南五十里。唐朝士人为了当官多隐居于此,待价而估。②阴岭:指山的北面。秀:秀丽。积雪:即题中的“余雪”。浮云端:在浮云的顶上,指山的极高处。③林表:树林的上面。明:用作动词,出现的意思。霁色:雨、雪后出现的晴光。
①清代的王渔洋称赞这首诗为咏雪的“最佳”作品,这首诗究竟“佳”在哪里呢?
②“明”字在这首诗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①首先“佳”在立意,有关心民瘼之意;其次“佳”在炼字,如用“浮”字,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
②含蓄地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整个画面因此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
解析:
(1)古人云:“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回答时当然首先要考虑到立意。其次是锻炼功夫,即炼字,就是说要找到使用得最好的一个或几个动词。因为用得好的动词是诗中之“活字”,诗中若无“活字”,其诗必“死”无疑矣。
(2)“明”在诗中是使动用法,其主语是夕阳。在原本比较“暗”的画面上加上了夕阳,整个画面的色彩就大不一样了,应由此入手分析问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 园
黎简
水影东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答:
(1)“动”。小园中出水澄清,树木倒映在水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的树影随风婆娑荡漾。这样动静结合,画面显得更美丽。/“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似乎山光探头探脑进入短墙,在窥视这个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表现了小园景物的美。
(2)幽竹寒花,是孤寂的意象,;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此时诗人立于这个环境中,他的高尚节操,澄清的胸怀,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无
默写填空
1.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 和《楚辞》中的 。“乐府双璧”指的是 和 。
3.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
9.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经》;《楚辞》
2、国风,《离骚》,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3、风、雅、颂、赋、比、兴
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5、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