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初唐四杰——王维、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唐诗扩大了表现范围,内容从台阁走向塞漠,显示了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B:西方文坛的文学巨匠很多也是开启人们思想的引航人,像法国作家加缪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英国的伏尔泰既是小说家也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C:明代是继元代后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像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D:近体诗讲求格律,在平仄和押韵上有一定的体式要求,也要求对偶,其中律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幹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这两首诗的基调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这两首诗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1)这两首诗的基调反差极大:卢诗的基调高昂豪迈,而许诗的基调则低沉伤感。

卢诗写戍边将士准备雪夜追敌的壮举,表现戍边将士不畏艰难险阻,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作者渴望建功报国的热忱愿望;

许诗写桑幹河北岸一场夜战,半数战士暴尸荒野,亲人不知,还在寄家信,说冬衣已经寄出这样一幕人间惨剧,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作者对阵亡将士及其亲人的同情,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2)这两首诗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卢诗情景交融:乌云遮月,一片漆黑,敌军夜遁,惊起宿雁,营造出了一种大战前的肃杀气氛,正当将士准备乘夜追敌之际,突来一场大雪,积满了战士手中的钢刀和背上的弓箭。场面大,气势足,豪迈有力,渲染出将士们杀敌建功的英雄气概,使人回味无穷。

许诗仅用白描,桑幹河北岸一场夜战,半数战士暴尸荒野,亲人不知,还在寄家信,说冬衣已经寄出,寥寥几笔,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平中见奇,读之令人酸楚。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

春怀示邻里

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巢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1)首联除了扣题春字,还暗示作者居住之处 的特点。

(2)颈联运用 、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1)破败(寒伧、窘迫)(2) 拟人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②南山陲:即终南山麓。

(1)赏析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 ①诗句描写诗人随意而行、闲看云雾的状态,表现了闲适的心境。②由赏景时行至水尽头,又能看云起云落的妙境,领悟出处世的无穷变化以及求学明理的无穷奥妙。③诗中有画。有或行或坐的诗人形象,有云卷云舒的山间气象,物我交融,浑然一体。④动静结合,构筑了一幅恬静的水墨山水图景。(内容2分,表现2分)

(2)①退隐山林的闲适。②陶醉大自然的情趣。③潜心修道的禅趣。(隐居山林的闲适之情,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梅花绝句 见梅

陆游 【宋】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寒, 云绕前岗水绕村,

雪堆遍满四山中。 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 天寒日暮吹香去,

一树梅前一放翁。 尽是冰霜不是春。

8、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 《见梅》中的喻体是

9、这两诗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试作简要分析。

8. 雪;佳人(2分)

9.相同点:都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前篇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后篇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发现梅花时很惊喜,把它看做从天而降的美人)。(3分)到黄昏、点点滴滴。

不同点:前篇表现出作者对梅花的痴情狂态:想化身千亿,站在梅花树前尽情欣赏。后篇最后一句点名题旨,突出环境的寂寞苦寒,流露出诗人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心境。(3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赏花人。

(1)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的?

(2)“清景”中 “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1)一是抓住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绿柳来描写;二是用“才”、“半”突出早春的特点;三是虚拟“花似锦”的热闹反衬赏春人少从而突出早春。(2)一是“清新”,写早春之景的清新可爱。二是“清净”,春景刚露,赏春人少。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2分)

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2分)

   (2)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4分)


解析:

无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政”通“正”,正当的意思;②“清和”指农历四月。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色,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如绘色的角度: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图。其他如上下远近结合、叠词等角度亦可。(写出角度1分,紧扣角度分析2分,写出景物特点1分。)

(2)抒发了诗人喜爱田园生活、辞官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诗人触景生情,在尾联直抒胸臆: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诗人用自然美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试题

垂柳 唐谚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22.诗中第一句“绊惹“两字绝妙,请你说出妙处。

23.诗中后二句,笔锋一转,另辟蹊径,你以为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22、“绊惹”有撩逗之意,写出了垂柳调皮可爱的性格、情韵。(2分)

23、用了托物寄兴(托物言志、用典“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的手法(1分)讽刺了世人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3分)(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讽谏之情”得2分)


解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二十四桥”在今天的哪里?

A:镇江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