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园不值①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②,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不值:不遇,见不上园主人。
②屐齿: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怜,这里有遗憾意。
(1)诗的上联十分含蓄,暗示了很多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简析它的艺术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联蕴含深刻的哲理,请予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屐齿印苍苔”说明阴雨初晴,不明写春雨,只用暗示;诗人从春雨中听到杏花开放的消息,故前来游园欣赏,这一点也没有点明;主人的门虽设而常关,有人叩门也“久不开”,说明懒于社交,径自隐居园中与春色为伴,可见高雅脱俗。(2)“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用“一枝”代表“满园”,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中万树,余味无穷。(3)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
解析:
无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3分)
(共7分)(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2分) (2)情景交融。(点明手法1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请简要赏析一下全诗。诗无达诂,本诗可引起你哪些联想?(不低于80字)
:①“欲抑先仰”或“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表现手法。前两举句几乎用矜夸的口吻,用“不论”“无限”突出蜜蜂占尽风光,后两句一跌,将“尽占”二字一扫而光,引人思考。②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前三句叙述,末句议论反问。“百花成蜜”已够辛苦了,却来一反问,反复咏叹,令人感慨不已,而诗人怜悯之意则不言而喻。③寓意深远,可以多解。A、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像那种“终朝敛聚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似的人物。B有人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像那种“终日辛苦不寻常,为它人作嫁衣裳”似的人),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无情讽刺。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1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2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解析:
无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解】1、外弟:表弟。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2)全诗采用白描手法;(3)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表述上可有差异,但必须紧扣以上三点)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对“幸此南夷谪”中的“幸”字作何理解?请从诗人自己与对后人的影响上理解
被贬谪,就柳宗元来说,不能说是幸,这里含有牢骚和自我安慰之意。但对后人来说,真的是幸,因为被贬,才有《永州八记》那样的不朽名篇和《溪居》一般的诗作,柳宗元的文学高峰,也自永州之后开始形成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此诗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托物言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 “远害全身”的意思是 。
⑵诗人对洞中蝙蝠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原诗简要分析。
1远离祸害,保全自身。
2结句心 “—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的贬抑态度。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 谷 园
杜 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1) 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2) 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
1描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幽思。 2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如“无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鸟的“怨”等。既反衬出诗人的多情──对“繁华事散”的不尽感慨,还抒发了对“繁华事散”产生无穷的感伤。
解析:
拟人修辞手法容易回答,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在发挥时应抓住“繁华事散”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诗眼。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说鉴赏时必须透过诗眼,窥视诗人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