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ǐ):花下垂的样子。

  (1)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答:

  (2)试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们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前半首的文字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首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解析:

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怀吴中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清溪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新安江,流经安徽,汇入钱塘江,以江水清澈出名。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阅读《迢迢牵牛星》,然后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试题。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932年9月19日夜

请简析这首诗中少女的形象特点。

答:

结合全诗,谈谈对“你有更美丽的夭亡”一句的理解。

答:

【小题1】要点:①纯洁自然  ②充满幻想  ③多愁善感

【小题2】小玲玲虽然过早离开了人世,但终生不染世俗尘垢,永葆纯真美丽的品质。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纯美人生的向往和赞美。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k!s#5^u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8分) (1)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k!s#5^u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k!s#5^u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2)“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k!s#5^u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k!s#5^u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