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词,完成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 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C、
2、D
解析:
1、诗中的“风灯”一词,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了解这是灯的一种,考查中都将之解为江风吹打桅灯,将一词拆开来解,如果鉴赏者具备一定的诗歌常识,就可以看到“风灯”与“船尾”对应。“船尾”是偏正关系的词组,故而“风灯”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这样亦不难区分答案中的错误了。
2、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C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山”、“花草”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
阅读下面一首外国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帆
(俄国)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祥!
(1)从全诗来看,呼唤风暴的孤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2分)
(2)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3分)
(1)高傲和叛逆不羁 (2)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在无声无息中平庸在了却一生,而愿像帆一样在生活的风暴中寻找安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夏谷云泉
高 棅
云影荡山翠,泉声乱溪端。
长林无六月,萝薜生秋寒。
高棅的写景诗,有人说是“工整精练,风格清新”。你觉得如何呢?请就他这首诗的写景抒情方面作些鉴赏。
答: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在诗中,赞美夏日的山谷云泉。绿色的山岭飘荡着云影,溪流发出悦耳动听的泉声,茂密的林里没有六月的酷热,垂挂于树上的菠萝和薜荔散发出秋天的寒气。作者通过夏日山谷树林中的描写,表现了与世无争、闲适自得的高雅情趣。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陆 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知了。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南宋杰出爱国词人。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应属_________派作品。
(2)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的“悔”字为全词精要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理由。
(1)放翁 豪放
(2)同意。首先表现词人对写成兵书却无处交付的愤慨之情,另一方面通过“早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当时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是一般的客观描摹,而是赋予人的情态,收到了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一夜细雨的滋润,娇嫩嫩的花草已经感到受不了,一个“含”字,一个“卧”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出了它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心情也包孕其中)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②,凫雁满回塘。
①动征铎:驿站里响起了铃铎声,催促旅宿的客人动身上路。铎:大铃铛。
②杜陵梦:诗人曾居长安杜陵,因此梦回杜陵。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是怎么表现的?(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纯用名词组合成句。②早行辛苦。③用富于特征性的景物来暗示。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2)①“槲叶”“枳花”是旅途上景色;回塘凫雁是梦中故乡景色。②旅途荒山凄凉,故乡回塘水暖。③两种景色鲜明对照,表现羁旅愁情和思乡悲情。(解答时注意,“枳花明驿墙”指残月把花影映在驿站墙上,此景衬托荒山早行之苦,不是乐景;还要注意“悲故乡”是情语,点明全诗旨趣,据此可知“杜陵梦”含意。)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紧扣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1分)吐露出一片惜春怨雨之情。(1分)(2)同意。(1分)望着残红及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诗人懊丧、怅惘,这时突发奇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人的想像似乎小、真实有据又天真烂漫。“疑”字极有分寸,增加了真实感。(2分)
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末句起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经他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3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清人沈得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情景,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
选择一字分析的入情入理即可。例如:“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入”字,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出人入舟;“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答:
纪诗有画面的色彩感和动态感。夕阳的余晖,碧如翡翠、莹澈似镜的江水,船在玉镜中行,碎玉敲打着船舷,波光荡漾,绿影四射,翠光随船扑上人来。想象丰富,立意新巧。王诗写苍绿色的青苔,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景色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宁静又有生命动感的意境。(可任选一句,赏析绘景抒情的特点。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