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赏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1)“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小园中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富于魅力;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神情意态。 (或:“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树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纯美的意象;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情怀,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华清宫①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①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试就其中的一点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内容:作品感情基调不同,吴诗以讽刺为主旨,“绿……寒”揭露了唐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恨之情,崔诗“云……寒”则流露的是历史变迁今非昔比的感伤情感。
选材角度不同: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虽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清宫全无一丝寒意,而且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崔诗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杂草已将道石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今昔对比,置读者于悲凉氛围之中。
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深刻揭露统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诗则运用夸张、拟人及寓情于景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过崔八丈水亭
李 白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注释】此诗为太白途经崔八闲居之丈水亭,慕其环境幽闲自得而作。
作者写丈水亭的景色和崔八闲居生活,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可以概括?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1)秀气,清幽。
(2)中间两联以所见所闻写亭的秀气:溪水环亭,白云缭绕(所见);猿啸渔歌时闻于耳(所闻)。尾联写主人与白鸥为群,生活清闲幽静自得。(要有对诗意的内容上的赏析,意思对即可,可以不说出具体是哪一联)
解析:
无
阅读王冕咏梅诗二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一)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二)墨梅
我家洗研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的"混"是"混同"的意思,此句是说白梅具有 的特点;墨梅诗中的"洗研池",又作"洗砚池"。诗人在此是借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因练字洗笔竟把宅旁池塘中的水洗成墨色的典故,隐喻 。
(2)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分析两诗的相同之处。
(1)白梅具有不与凡桃俗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运用典故隐喻自己在画梅过程中所下功夫之大。
(2)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解析:
无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简称五律、七律。杜甫的《登岳阳楼》属于五律。 B: “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赋”:陈述铺叙比喻的意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开头就点明人和事,“明月不归沉碧海”用比喻手法表达晁衡的溺海身亡,都是运用赋的手法。
C:《塞下曲》作者李益,四句诗分别化用了“伏波将军马革裹尸”“班超乞归”“秦晋之战”“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表达了为国家甘愿战死沙场的雄心壮志。 D:《早雁》以“早雁”与饱受战乱的边地百姓,以大雁四散惊飞喻指边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处境,是一首托物寓意诗,采用了象征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一、二两句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主题?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第三句“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请具体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别从触觉和视觉表现主题,以“明”反衬“暗”。
(2)、在梦中过桥,说明主人起得太早,还未睡醒,听到虫鸣,这静中之动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突出早行,片言只语,警策全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③,白日落梁州④。
大漠无兵阻,穷边⑤有客游。
蕃情⑥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张乔,唐朝诗人。②调角,即吹角。③青冢,昭君墓。④梁州,当指“凉州”。 ⑤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⑥指吐蕃族人民的心愿。
(1)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4分)
(2)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该联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1分)这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呈现的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状态。(1分)
(2)运用了生动的比喻,(1分)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愿吐蕃族人民的心愿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里把“情”比作“水”更能体现出“情”的绵延悠长,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1分)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 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①。
樯边饱饭垂头睡②,也似英雄髀肉生③。
[简注]①隼(sǔ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②樯:桅杆。③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
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
答:
__ _
这是只本该驰骋原野,却被养在舟中,吃饱了倒头就睡,白白羡慕鹰隼立功成名的猎犬。诗人在这里托物言志(或答借物咏怀、借物抒怀等)来表明自己像猎犬一样处非其境,用非所长,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虚度人生的感慨。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 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C、
2、D
解析:
1、诗中的“风灯”一词,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了解这是灯的一种,考查中都将之解为江风吹打桅灯,将一词拆开来解,如果鉴赏者具备一定的诗歌常识,就可以看到“风灯”与“船尾”对应。“船尾”是偏正关系的词组,故而“风灯”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这样亦不难区分答案中的错误了。
2、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C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山”、“花草”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
阅读下面一首外国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帆
(俄国)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祥!
(1)从全诗来看,呼唤风暴的孤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2分)
(2)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3分)
(1)高傲和叛逆不羁 (2)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在无声无息中平庸在了却一生,而愿像帆一样在生活的风暴中寻找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