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 勤 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

[注]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作具体分析。(5分)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昔伤今之情,对当年之盛的缅怀,对今日之衰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惨淡失意的心情。

  (2)①融情于景。紫苔是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后两句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字字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②衬托。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另外,说紫苔上了金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酌凄凉衰败的景象。③对比。从诗的整体看,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是今日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今日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今日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酬:酬答,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②巴山楚水:泛指四川、湖广一带。刘禹锡曾被贬官于斯,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③旧:老朋友。翻似:倒好象。烂柯:据《述异志》载,晋朝王质入山砍柴,遇见二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未终局,斧柄已烂,回到乡里,同时人都已死去。④侧畔:旁边。千帆:形容船多。病树:枯树。⑤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暂凭:暂且凭借。长:振作,增长。

①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心中什么样的感情与感慨?表示了什么信念?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怀?诗中跳荡怎样的情调?

②颈联是千古传颂不绝的名句,它富有哲理,请作较深入的分析,并说说今天人们又能赋予它什么样的新意义。

①诗人抒发了心中的激愤和人事沧桑的感慨。表示了坚持理想和寄希望于未来的坚定信念。表现出豁达的情怀。诗中跳荡着高昂的情调。

②沉舟之畔,千帆竞发;枯树前头,万木争荣。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去的。新的意义是说明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


解析:

(1)前两联以抒发感慨为主,这从字面即可理解。颈联在哲理中蕴含着豁达的情怀。而“长精神”自然是高昂的。

(2)诗词的哲理和意义大多从景物的描写中表现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也有不少景语不但有情还含哲理,这一点也应牢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幽 居 初 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了一个“幽”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幽”的。(4分)

(2)请简要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3分)

(1)①以静写幽,通过“野径”“水满”“草深”等静物描写表现了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通过描写白鹭安详不惊和蛙的叫声渲染出环境的幽静。(4分、每点2分)

(2)①前六句通过写幽静的初夏景色,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②后两句的“叹息”,则表达了诗人因往日旧交零落而产生的寂寞惘然之感。(4分,每点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颔联和颈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在愁什么?(3分)

(1)(1)①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1分),②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1分);(2)寄寓人事沧桑(1分)、自然永恒以及对六朝兴废的感慨。(1分)

(2)(1)比喻手法。(1分)。(2)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1分) ②忧自己不得重用(1分)。 


解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①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②诗歌的三、四句写人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①诗人通过泥土冻裂、梧桐树枝折断和漫天大雪写出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2分)写恶劣环境是为了衬托戍边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2分)

②用“横笛闻声”“红旗直上”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间接写人。(1分)节省笔墨,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2分)先“闻声”后见“红旗”,文势跌宕,准确传神。(1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减字浣溪沙  贺 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⑴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相同,是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从表达技巧方面进行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爱情遭遇坎坷的伤感,痛苦、孤独的情感。

 ⑵欧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以乐景衬哀情)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爱情遭遇的伤感,痛苦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叹,令人感慨。贺词虚实相生地展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与昔日的伊人相伴,通过今昔情景对比,流露出诗人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曾提出:诗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用简洁的话语写出诗中的"难写之景"和"言外之意"。

第三四句描写水灾后村中凄凉情景。三句写村中无粮,从鸡子寻食落笔: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呼唤它的伙伴。言外之意,百姓在痛苦中煎熬,生活极其艰难。四句画面是:村中老人无衣遮体,还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儿取暖。诗中没有写青壮年,暗示村中人口稀少,青壮年流离外地谋生了。第七八句是写沙洲村上人家尽管灾后如此凄凉,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的户籍。诗人融情于事,咏而不评,对穷苦灾民同情之心让人意会。


解析:

桃花溪

张旭①

隐隐飞桥②隔野烟,石矾③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④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张旭:唐朝苏州吴人,擅草书,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颇有遗世之风,世号张颠。②飞桥:高桥。③石矾:河流中露出的石堆。④洞: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诗中“隐隐飞桥隔野烟”中的“隔”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1)①巧妙地点出人与物、景的距离,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视。这种距离又使景物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2分)②“隔”字使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交相映衬、相映成趣,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野烟使桥化静为动,桥使野烟化动为静。(2分)

   (2)①诗的首句描写了深山里谷恍若仙境的美景;第二句写作者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问”便脱口而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2分)②诗的三、四句写作者的明知故问,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2)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1)答案示例: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

(2) 答案示例:言“忽过”,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


解析:

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疾”“轻”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