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别君去兮何时还?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小题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⑵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

答:

⑴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⑵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等。(2分,一句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①繁。

【注】①花烬:世俗认为有喜事则灯结花。

(1)诗题为“日暮”,请结合前三联简要赏析此诗从哪些方面写“暮”?

(2)前人称“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请结合诗的尾联简要赏析诗的情感。

(1)山村生活: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自然环境:首联写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颔联写晚风清凉,明月皎洁;颈联写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总说1分,分说4分)

(2)“何须”二字表面上是诗人自我安慰,对前途不再有期盼(自己年纪已大,不需要灯结花来报喜),实际却饱含内心的痛苦(1分):流露出诗人的衰老感(1分)和怀念故园的愁绪。(1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用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有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知识,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首诗的最后一句话。“今日翻成送故人”是说万里同行,自己到了该到的地方,可是友人还要继续前行,此时此地再送友人上路远行,这情景使诗人想起以前故乡送行的情形,自不免引出思念故乡之情。第二首诗里“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知识,能力层级为D级。

第一首的烘托手法体现在第一句写景与后三句叙事抒情的关系上,但要注意,“花飞”和“尽春”都是从正面描写暮春之景的。第二首的反衬也表现在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上,但描写了一幅清新美好的早春图,这是以乐景衬哀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

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5分)

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①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4分,每点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此诗作于上元元年( 760 )夏,杜甫 49 岁,地点为成都草堂。

(1)历代评论家多认为第三句中“含”字精炼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是怎样刻画“狂夫”形象的?

答:

(1)同意。(1分)“含”字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有爱怜之意,富有情趣;(1分) 显示出诗人清静和愉悦的心境。(若答显示诗人的达观心态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贫困潦倒却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2分,关键词“贫困潦倒”“放达乐观”各1分)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五六句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而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突出狂夫贫困不移的高贵品质。(2分,能答出用环境烘托人物和用生活处境反衬人物就可给2分)


解析:

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题目。

长 相 思

李 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注】美人,借以寄寓个人政治理想。

(l)“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深秋怎样的特点 ?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从听觉、视觉、心里感觉的角度写出深秋凄冷的特点。(角度答出2个即给2分,深秋特点1分)

(2)诗人直抒胸臆,以“长相思,在长安”“思欲绝”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政治理想的渴望和追求(1分);但天长水远、关山难度,用比喻来表明要实现个人美好的政治理想是多么的艰难,(1分)所以 “空长叹”“魂飞苦”“摧心肝”,因而又感到无奈、悲苦、愤懑(2分)。(可以从充分抒发感情的角度阐发,意思对即可。考生把“美人”视为李白所追求的理想人物,再做类似分析,更好。)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归

唐 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

小市②花间合,孤城③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答: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1)本诗中的“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意思对即可)

(2)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才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强化了抒情的力量。(意思对即可)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联中的“钟”与“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

【小题1】①“钟”有钟情之意(或“积聚”也可),大自然似乎钟情于这里,把神奇与秀美集中在这里;表现了泰山的壮美。“割”有分割之意,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阴阳两面(或“傍晚与早晨”也可);表现了泰山的险峻与巍峨高大。评分标准:“钟”与“割”的分析各2分,其中解释1分,作用1分。

【小题2】②此联是说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看那群山在自己的脚下变得矮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展现了蓬勃的朝气。

评分标准:解释诗句2分,情感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试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9.人有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8.(4分)

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9.(4分)

    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这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4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