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23.首句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试结合诗句简析。(2分)

24.古人评尾联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25.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4分)

23.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24.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25. 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解析】

2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很明确,“首句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能体现情感基调的一是直接的情感词,一是带有人的情感的景物(也就是意象)。“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一个“凉”字既道出了自然环境之寒凉,也写出了人物心境的悲凉;一个“意如何”,写出了自己对李白的牵挂和思念。诗歌首句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本题一定要特别关注题干,“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这句话提示尾句中的“赠”用得极好,变相考查炼字的技巧。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此类题目一看标题,“天末怀李白 ”,一个“怀”字透露出对李白的怀念;二看景物,三看情感词。“君子意如何”,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__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2) 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解析:

阅读下面写景抒情诗,完成以下题目。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2.这首诗的一开始其实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惬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迷 。

3.从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来看,简单说说这首诗的立足点和写景的方法的特点。

4、这首诗在写景过程中处处流露出欣喜愉悦的感情,试分析结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描写,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感情的。(不超过25字。)

1 行

2 移步换景和闻声想景。

3这两句可看出诗人翘首望云,遥闻鸡声的神情,感受到诗人先是期盼继而欣喜的心情(既为僻静幽的山野情趣所陶醉,又不希望渺无人烟以至过分孤寂)。


解析:

有的诗词开篇就奠定了感情基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 ”,柳永《雨霖铃》中的“ ,对长亭晚, ”,皆是开篇以景托情,为整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枫叶荻花秋瑟瑟”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解析:

10.请你补全下列名篇名句。

(1)《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身穿衣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诗词开篇以景托情,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湘夫人》开头以 两句的秋景描写,为全诗定下感伤的情感基调。

(2)《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音信隔绝,孤苦伶仃境遇的诗句是

(3)《将进酒》中以夸张手法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袅、庭、暮、孤、青。

《蜀道难》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作者的用意是

A:诗人一开篇就以此句极言蜀道之难,用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以下反复出现,使它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B:诗人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子,是为了突出蜀道之难,起到线索的作用。 C:诗人以这句诗作为发语词,以便为下面各个景点作铺垫。 D:在诗的感情转折处,诗人用此句拓展出蜀道上的奇丽景色。

(08年阜阳三中第一次摸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⑴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⑵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⑴,"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⑵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6.下列各项判断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一文中,连续三次出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每一次感叹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抒情、议论、描写的交替,奠定全诗的咏叹基调。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 C:《氓》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D:《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