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⑴这首诗的首联前后两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一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首联前一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数里外就能清晰听到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清冷;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山区的人烟稀少。首联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条而冷落的气氛。

(2)写出了作者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作者隐约看到了山村的桑树和炊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产生了一种欢欣喜悦的心情。


解析:

下列有关诗句抄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客舍并州数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B: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十五州”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C: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前村深夜里 昨夜一枝开” D: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只应守寂寞 还掩古园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2) 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注]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

选出完全运用互文修辞方法的一项( ) ①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 ③叫嚣乎东西, 突乎南北 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⑤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⑦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⑨主人下马客在船

A:①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⑨ C:①②⑤⑧⑨ D:①②⑥⑦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意

陆游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

妍日渐摧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注】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朝中的主和派抬头,他被罢免回乡,过起了闲散的生活。

(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2)颔联写“市声”用意和作用是什么?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

(1)隔绝尘世,亲近自然。(2)反衬小园之静;增添一份生机和情趣。(3)小园能再宽半亩,过上安静的田园生活。


解析:

背景: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朝中的主和派抬头,他被罢免回乡,过起了闲散的生活。

大意是:

虽然设了大门,但一直很少开启,因为害怕有人来而伤害门前的绿苔。

看着外面阳光明媚的天气,春天已经来了,清风带着屋外的市集的声音打破了屋里的清净。

正在学习的妻子向我询问我一些生疏字,我的儿子正在给我的杯中倒酒,我就这么慢慢的品酒

如果我的园子能够再宽半亩的话,我一定要种上黄梅绿李,过上田园的生活。

.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汉水清又浅,相隔那么近,可是牛郎与织女不能相会,揭示出愿望和现实的矛盾。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既有比,又有兴,写出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变化,激发联想,更富感染力。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替代。而面对时间飞逝,诗人无所作为,深感悲观消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子里的鸟怀想往日的树林,养在池塘里的鱼思念从前的深潭。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情。

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势拔五岳掩赤城”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地方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郡庭惜牡丹 徐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 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夤诗)从 字着意,抒发了 的感叹;(刘禹锡诗)从 入情,表达了 的心情。

(2) 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1)(徐夤):惜。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禹锡):赏。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刘禹锡):烘托、对比。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解析: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问: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_____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


解析:

学习了《滕王阁序》,再来读《滕王阁诗》就容易多了。“今何在”、“几度秋”、“空自流”等词语流露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