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诗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开头是一段场面描写,结尾又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试比较开头与结尾场景描写的特点,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反对当时战争的极度悲愤的思想感情。
(2)人声鼎沸的气氛与清凉低沉的色调,惊天动地的人哭与悲惨哀怨的鬼泣,首尾构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行。
解析:
(1)我们的封建社会一直是提倡“男尊女卑”的,而这里却唱了反调,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即为答案。
(2)场景描写的特点要对照着说,语言上要凝练。归纳描写的作用时要具体一些,不要太笼统,如答成“有对比的作用”或“对比鲜明”之类的话就不好。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1)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解析:
略
补写出下面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2.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5.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6.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7.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8.楼船夜雪瓜洲渡, 。 (陆游《书愤》)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池鱼思故渊
3.群贤毕至
4.望帝春心托杜鹃
5.商女不知__恨
6.凌万顷之茫然
7.云中谁寄锦书来
8.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1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解析:
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阅读__《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 “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 “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 “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 D: “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 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②送客愁。
注:①②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朋友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解析:
表现手法1分,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j完成下列各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
“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
【小题1】“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小题2】《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⑴这首诗的首联前后两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一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首联前一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数里外就能清晰听到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清冷;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山区的人烟稀少。首联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条而冷落的气氛。
(2)写出了作者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作者隐约看到了山村的桑树和炊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产生了一种欢欣喜悦的心情。
解析:
略
下列有关诗句抄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客舍并州数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B: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十五州”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C: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前村深夜里 昨夜一枝开” D: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只应守寂寞 还掩古园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l)“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使整首诗笼罩在了—种惆怅伤感的情绪之中。
(2) 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望月人”到底是什么人,“同来”到底是干什么,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