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

从诗中 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小题1】诗圣,律

【小题1】“寄书常未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1】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解析: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回答下面的问题。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对王昭君寄寓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祖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有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解析:

情感1分,抱负1分,手法1分,分析1分,本题为课后习题,答案为教参所给。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第14题。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 ③晚,指晚秋。

⑴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   

                                        

⑵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

答:                                     

                                         

(1)“悲”“念” (各1分)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痛(1分)

(2)后两句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烘托作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象,映衬凄寂心情,飘零旅况,映衬旅思乡愁。(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也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手法2分,分析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通“反”。②晓钟:报晓的钟声。

(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1分)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1分)。形象准确地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分) (意思对即可)

   (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找准用得好的一个字并准确分析得2分,分析两字得4分


解析:

(1)(意思对即可

        (2)找准用得好的一个字并准确分析得2分,分析两字得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度大庾岭

(清)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②徂:消逝。

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1)鸿雁: (2)鹧鸪:

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小题1】(1)书信,比喻乡音。

(2)喻指思乡。

【小题1】(4分)

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表达了思乡伤怀之情。


解析:

【小题1】(1)(1分)  写出“书信”或“乡音”均给1分。Ks*5u

(2)(1分)写出“思乡之情”也给1分

【小题1】(4分)   写出表现手法给2分,写出表达的情感给2分

对下面秋瑾这首《独对次清明韵》解说全都恰切的有 (不只一项)

独对春光抱闷思,夕阳芳草断肠时。愁城十丈坚难破,清酒三杯醉不辞。

喜散奁资夸任侠,好吟词赋作书痴。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②

(注:①奁资:嫁妆费用。②水芝:荷花。)

A.一、二句融情于景。虽是“春光”、“芳草”,却含闷思伤感。

B.三、四句继续言愁。全诗把愁之深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C.后四句有转折,有升华,三、四两句更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

D.这首诗倾诉了诗人不满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愫。但由于作者过于言愁,对诗中出现的这种亮色有所削弱。

E.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既多愁善感又豪爽尚侠的特有性格。

CE


解析:

(A项“融情于景”应为“融景于情”;B项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而是以酒消愁的豪迈;D项错,作者通过言愁更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思想。)

阅读下面唐诗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开头是一段场面描写,结尾又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试比较开头与结尾场景描写的特点,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反对当时战争的极度悲愤的思想感情。

(2)人声鼎沸的气氛与清凉低沉的色调,惊天动地的人哭与悲惨哀怨的鬼泣,首尾构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行。


解析:

(1)我们的封建社会一直是提倡“男尊女卑”的,而这里却唱了反调,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即为答案。

(2)场景描写的特点要对照着说,语言上要凝练。归纳描写的作用时要具体一些,不要太笼统,如答成“有对比的作用”或“对比鲜明”之类的话就不好。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1)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解析:

补写出下面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2.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5.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6.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7.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8.楼船夜雪瓜洲渡, 。 (陆游《书愤》)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池鱼思故渊

3.群贤毕至

4.望帝春心托杜鹃

5.商女不知__恨

6.凌万顷之茫然

7.云中谁寄锦书来

8.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1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解析:

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