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滟滪:即滟预滩,位于瞿塘峡口,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②沧浪:指水色青苍、水天一色的浩渺景象。
简析这首诗五六句运用的对照手法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小题】
作者将“双蓬鬓”与滟滪滩的险危相对照,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表达了作者虽然迟暮飘零,但仍然不避风险的豪迈气概。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泾 溪
唐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
。
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答案灵活,6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人评价这首诗有“悠扬不尽之致”。你认为它的“悠扬不尽之致”关键在哪一句或哪个词上?为什么?
我认为关键在“寒梅著花未?”一句。问话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无穷。家乡可问的事物很多,而作者独问“寒梅”,可见“寒梅”与作者不同寻常:或牵系诗人的感情生活,或关涉诗人的风雅往事,或融注了诗人高尚的心态志趣等。“寒梅”意蕴很多,作者偏不点明,以问作结,让读者深思、揣味,故此诗诗味绵长。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解析:
无
阅读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
这两首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1、(6分)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本诗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
⑵本诗意境“静谧而不死寂”,请作简要说明。(3分)
(1)首句中的“夕”从时间上直接扣诗题中“晚”(1分);第二句中的“昏”与“数点”写模糊不清傍晚景物,(1分),第四句中樵渔归家是写傍晚人物(1分),从内容上扣诗题中“晚景”。
(2)本诗创造的薄暮村野的意境静谧而不冷寂。(1分)因为“花”在“落”,“鸦”在“飞”,“渔樵”在“归”,三个动词,富有生机(原因分析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诗中 用“朝露”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忧呢?我们又如何理解他的忧呢?
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小题】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小题】曹操的愁是一种心忧天下的愁。这种愁源自他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源自他为实现理想而求贤若渴,源自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他的愁之多之深正说明他的志之远之大啊!这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伟人之愁。
【小题】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完成题(8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罟(g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
(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有以唐人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4分)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4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
无
在下面的诗、词中任选一篇,阅读后做题(6分)
西陵夜居 (唐)吴融
寒潮落远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沉沉静,灯孤的的青。
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
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夜”的哪两个特点?试简述之。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堪称“诗眼”?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本词主要用何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心态、情绪?试简述之。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态、可称“词眼”?
诗:写出了“静”与“暗”两个特点,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风林鸟、啼蛩以衬夜之“静”,写孤灯“的的青”则以衬夜之“暗”。诗眼是“愁” 字。
词:渲染梦中的春雨春花、溪流黄鹂,春色的烂漫反衬词人心境的忧郁、消沉。词作表现了词人借酒解愁,忘却世事,对现实的消极逃避。“醉”字是词眼。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竹枝词 明·袁宏道
其四 其二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春风。
冬夜趁霜春趁水, 芦花被底一生寒。 自从貂虎横行后, 十室金钱九室空。
(1)请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的异同。(4分)
(2)有人说,袁宏道的诗“俚俗浅薄”,也有人说他的诗歌“申说性灵而不失风雅”,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联系这两首诗简要陈述理由。(3分)
(1)[答案提要]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四,主要写“丈夫”象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用的却是芦花铺底的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是如此的贫困,不着一字,却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1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的妩媚、艳丽,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的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1分)
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是“貂虎横行”才造成百姓的“十室九空”,反映了官府的苛税对百姓的压榨。(1分)
(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
(2)[答案提要]同意后一种看法。这两首诗歌的语言确实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侬家”“河干”“夫婿”“被底”“雪里”“白头”“貂虎”等,都来自民间的口语。(1分)但是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2分)(意思相同即可)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