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两首诗都是写项羽的绝句,试比较其在立意角度、表达的思想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①立意上,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②表达的思想上,杜诗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诗则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③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杜诗先以议论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诗前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


解析:

这两首同题诗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一筹。但咏史并非史论,从诗词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王诗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措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形象思维不足,所以显得平铺直议。

塞下曲 卢纶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六首是卢纶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它们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出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

其二:将军夜巡,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来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性;后两句写箭没石中的情景,以戏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

其三:

【小题】

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率 领轻骑冒雪追敌,“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 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写“芸藿”“刈黍”等农事活动?

此诗标题为“秋夜喜遇王处士”,通篇虽无“喜”字,但句句有“喜情”,请从三、四句中选择一句作简要赏析。

【小题】

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对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为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作铺垫。(3分,恰当分析诗人的愉快心情即可)

【小题】

三句,写诗人与朋友在一个满月之夜偶然相遇。诗人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寓情于景,透过溶溶明月,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的快意,以及友人相逢的喜悦,都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分,恰当分析寓情于景即可。)

四句,寓情于景,写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似地飞舞着,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3分,恰当分析寓情于景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②诗歌的三、四两句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③诗歌的五、六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

①“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②这两句好就好在写景雄浑阔大,更能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凉心情。

③这两句是反语,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身名竟因文章而著;诗人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画①

宋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③。

注: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钱唐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妇女常用作化妆品。③牡丹,一名富贵花。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100 字左右。

这首诗旨在借“题画”来讽喻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乏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时人”。诗人所题之画,画面清晰淡雅,山村隐约可辨,滩声仿佛可闻,没有任何晦涩之感,显然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欢迎的是施以浓色重彩的大富大贵的牡丹画。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反讽之语。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出塞

马戴(唐)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1)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的生动画面(1分),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1分)“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1分)。(意思相近即可;或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好”或“不好”,扣1分)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2分,形象特点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语意相近即可)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3分。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三方面进行分析,各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一15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3、《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什么(2分)

14、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分)

15、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13、赋(2分)   14、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4分)15、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4分)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找出两组叠字加以分析

【小题】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小题】泣涕零如雨

【小题】动作 情态

【小题】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①

蒋士铨

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骚头放几枝。

吩咐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注】①即玉簪花,夏秋季开花,色洁白如玉,有清香。花蕊如簪头,故名。

(1)作者怎样描绘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的?(4分)

(2)作者看到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后产生了怎样的心理?从中透漏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第一句写玉簪花的叶子,叶大而繁茂;第二句写玉簪花的花蕊,有含苞待放的(白玉搔头),也有已经开放的(放几枝),给人生机勃勃之感。(4分)

(2)得赶紧吩咐凉风,对玉簪花梢头之花勤加约束,不要让他开到十分,因为那样的话玉簪花的美就会消失。表现了作者爱美、惜美的感情。(4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