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填空:

A.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别。

B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中,“杜郎”指 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___________》,他与______朝另一位著名诗人__________被后人合称为“______________”。

C.古人在方位上以___________为左,以___________为右。扬州在淮水东面,故称为“淮左名都”。

D “___________”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A在长亭送别。

B唐朝诗人杜牧,诗作《江南春绝句》,与唐朝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C以东为左,西为右。

D“兰舟”。

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扬州慢》一词押韵的字有哪些?按顺序写出并注明该字的读音。

例:程(chéng)

青(qīng)  兵(bīng)  城(chéng)惊(jīng)  情(qíng)  声(shēng)生(shēng)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A:东南 / 形胜,三吴 / 都会,钱塘 / 自古 / 繁华。 B:有 / 三秋 / 桂子,十里 / 荷花。 C:寒蝉/凄切,对 / 长亭 / 晚,骤雨 / 初歇。 D:便纵有 / 千种风情,更 / 与何人 / 说。

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17―23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7.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学习李白《蜀道难》和《登太白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一个自然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18.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19.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

20.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飞升,自由轻快,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他举起双手飞向皎洁的明月,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

21.诗人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反映。但作者毕竟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这句诗细致的表达了作者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

22.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23.提示:这两首诗使用的手法有:夸张;借用神话传说;环境气氛烘托;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形声结合;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侧面描写,等等。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注释】①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②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③游:通“流”,直流的水道。④(xī):晒干。⑤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⑥跻(jī):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⑦坻(chí):水中高地。⑧未已:未干。已,止。⑨(sì):水边。⑩右:迂回弯曲。⑾(zhǐ):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3)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

第1章:

第2章:

(1)D

(2)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

(1)枫叶飘零,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添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乡心”欲绝。

(2)“乡心”欲绝之时,捣衣声传来,引发联想,加重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以捣衣声作结),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


解析:

(1)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中“春江正渺茫”写的是眼前之景,但这寻常之景与“君去”寻常之事联系在一起,却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从形象勾画和抒情方式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春江正渺茫”从字面上来看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是的怅然若失。“春江正渺茫”正好行船,可以理解为喜“君去”航行的方便,也可理解为恨“君去”太疾的惆怅,或者二着兼而有之,仔细咀嚼其味无穷。

【小题2】从总体上看,末句是卒章显志。仔细分析,“天涯一望”是勾画了送行者目送眺望的情态,隐含依依惜别之情;“断人肠”是直抒胸臆,点明离情别绪:整个句子既抒发离情,却又并不将伤感尽露。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