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整首诗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相信未来”这撼人心魄的信念。请根据以下两节诗的内容,说说诗人“相信未来”的精神动力。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①“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虽然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但也仅仅是“皮肉”的“腐烂”,这意味着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就是“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阅读下面两节诗歌。完成7―9题。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7.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蜘蛛网――__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8.谈谈你对“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一句诗的理解。

9.认真品读这两节诗歌的语言,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我依然……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

7.D(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

8.“凝露的枯藤”指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整个诗句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9.(略)

对第三节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B: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C: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D: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你认为诗题“相信未来”有几层含义?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说明。

这是一道开放性思考题,一般来说,至少应有以下三方面的理解:一是对现实的不满;二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已经没有退路;三是相信历史和未来会有公正的评价。

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300字即可。

提示: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母爱”。

多少次,当我满脸沮丧时,您竟会猜透我的心事;多少次,您总是耐心地听我倾倒心中的苦水,与我促膝长谈;多少次,您帮我打理一切小事;多少次,面对我的失落,您总会送上关切的话语……

这就是母爱,它不论索取,只有付出。正是这爱,这浓浓的爱,滋润了我成长的道路。

迁移赏读与检测

担 子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二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叭,”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进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的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街道上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个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赏读点拨

如果说《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用诗歌语言表现了一个儿子对于乳母的深切的爱和敬,那么这篇文章则是借助一个特殊的切入点――鞋,来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不说“父亲”、“儿子”,而说“草鞋人”、“皮鞋人”,暗示父亲养育的艰辛和儿子骄人的成绩,已为官为父的儿子很少回来,草鞋似乎也并无怨言,却在人多时让儿子挑担,人少时又将担子夺去这一细节中,让人窥见那大爱无言的父亲的心。

赏读检测

7.在人称上,本文采用第________人称的写法;在记叙顺序上,全文采用________。

8.开头一段的自然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第四段是插叙,请简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找出对“草鞋人”进行描写的4个句子。

(1)穿着描写:________________。

(2)外貌及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

(3)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

(4)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

11.请分析画线的“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顺叙

8.为下文写“草鞋人”挑担行走的艰难起衬托作用。

9.交代了“草鞋人”在这条路上送儿子上学、工作,突出了“草鞋人”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对儿子培养的艰辛。

10.(1)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

   (2)一个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3)然后作悠闲状

   (4)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1.草鞋人觉得只要自己的儿孙有出息有作为,自己再艰辛也心甘情愿。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负责质量监督的李副厂长有责任。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私使某些人变得鼠目寸光,________看不到国家利益。 ②围绕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诸多疑团,多年来________困扰着全世界的考古学家。 ③由于忽略了保护环境,________类似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的灾祸不断发生。

A:从而 一直 所以 B:进而 一贯 因此 C:从而 一贯 所以 D:进而 一直 因此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云彩 神采飞扬 诚恳 开垦土地 B:暄响 寒暄客套 窗扉 敞开心扉 C:炫耀 耀武扬威 慰藉 声名狼藉 D:优郁 犹豫不决 清凉 青山绿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