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红色字: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

②列坐其次       (      )

③信可乐也       (      )

④曾不知老之将至    (      )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       )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

⑦不能喻之于怀     (      )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

⑨齐彭殇为妄作     (      )

①聚集②旁边,水边③实在④竟,乃⑤造化,指自然;至,及⑥原因⑦明白⑧把……看作一样⑨把……看作相等

写出下列红色字的汉语拼音:

①岁在癸(   )丑      ②会稽(   )(   )山阴

③修禊(   )事也      ④流觞曲(   )水

⑤放浪形骸(   )      ⑥若合一契(   )

⑦临文嗟悼(   )(   )

①guǐ ②kuàī jī ③xì ④qū ⑤hái ⑥qì ⑦jiē  dào

本文多骈句,试从本段中举出两例。

(1)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判断下列句子翻译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有的把思想感情寄托在爱好的事物上,不受拘束,放纵游乐。( )

(2)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译:虽然人们的要求、舍弃不同,安静、急躁的性情各异,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自己所需要的暂时得到了,欢快地感到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曾经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 )

⑴ √     ⑵ ×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人之与:

(2)取诸怀

(1)相互交往

(2)思想抱负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人村,依依墟里。狗吠深巷中,桑。

(1)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2)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1)提示: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来到魂牵梦萦的田园,自由而陶醉。此部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胜似“世外桃源”乡村美图。首先整体地勾勒了一下住房条件,数字化的表达非常满足;紧接着带着兴奋的心情跑遍房前屋后,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好一个居住环境;夜幕降临,村落渐远,炊烟四起,心中的田园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似的梦幻之中;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其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雄鸣于桑树之顶,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诗人早点起来欣赏新的一天!

(2)提示:淳朴自然的园田风光――成为同污浊的官场、尘网相对立的理想化的象征形象;自然――不但是指丘山、园田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主观情趣与园田风光的物我交融、心境和谐的精神境界,是复归自然的精神解脱和升华。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农村,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这首诗以平淡舒缓的笔调写园田之景,抒隐逸之情,并融入了“守拙归园田”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平淡中包含有深厚的情韵,耐人寻味。

联系此两诗,我们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他们之间的有着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响与革新。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前人元好问评陶诗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苏轼评王诗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用原诗中的一个字,概括两者的思想风格。

②结合以下两副对联,略谈他们诗歌题材、风格的区别。

写陶渊明: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对联)

写王维:

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

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作者:马雪松)

提示:①陶诗:“拙”;王诗:“空”。②田园诗;山水诗/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对王维也有影响。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都分为前后两期,后期逐渐归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农村生活,贴着地面飞行;“松竹莲”三个意象,可见超凡脱俗,乘奔御风。陶渊明亲自参加农业劳作,王维则“弹琴复长啸”/ 陶诗平中见奇,受儒道思想影响,强调“拙”;王维则受佛家思想影响较多,强调“空”/陶诗平淡古朴,具有汉魏风格;王维虽是律诗,但风格清丽,亦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两人都将眼前景与心中景紧密融合。

在世人眼中,为官就是安逸舒适的代名词,陶渊明为什么放弃而选择辛苦的农家生活?

提示:①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__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②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③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而道家主张飘然出世,回归自然。

④当然,回归田园也不是一件无比轻松的事,农家生活也很艰难,然而这些相对于官场,都可忍受。因此,陶渊明主动选择“守拙归园田”,守的既物质的拙,同时也是纯真本性的拙,得到的却是精神的丰富与自由自在。

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讲求炼字、炼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试作具体赏析。

提示:“照、流、归、下”四个动词,这些动词或长或短,或动或静,或写景或写人,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观赏到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

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深刻含义。

提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对偶表达自己早有摆脱官场束缚重返故里的强烈愿望,也传达了羁鸟脱网、池鱼归渊的惊喜和快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