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
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6.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7.答案:纯真热情
8.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9.答案:清醒、刚烈
《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 诗三百 305 诗歌总集 风、雅、颂 赋、比、兴
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
7.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8.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9.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第2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7.可以有“对”与“不对”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数里”比“数十丈”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遥”,即指相对地“远”,与下文的“外”同义。
8.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9.B D(B项只是概括地反映,并非“具体”;D项,音乐是最为通用的“语言”,即使不懂音律,只要倾心相听,照样会被感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
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7~10题。(14分)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 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4分)
8. 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4分)
9. 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10. 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4分)
7. “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
8. “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9. 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10.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