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中夜:半夜。
(1)从颈联看诗人采用了什么意象?这意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答:
(2)全诗以“寂寞将何言”作结,作者为什么感到“寂寞”,请结合诗句谈你的理解。(4分) 答:
( 1)石泉 山鸟(2分) 石泉山鸟是动态和有声的,诗人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2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2分) 被贬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三四句。(4分)
[c9af8577b4f3f83d.jpg]
1
【评分标准】(1)、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2分。(如果只答将旱苗与白云进行对比则1分,还要有旱苗与白云的特征描绘1分)。(2)、情感2分:对旱苗的情感1分,对白云的情感1分。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答:
9.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答:
8、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3分)
9、“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分)
阅读下列宋诗,按要求答题。(8分)
雨睛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睛。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答案:用拟人手法写鹊和雷,(1分),“衣犹湿”点明了雨后初晴,“语”写出了鹊活泼可爱的情态,“气未平”写雷不甘心立即销声匿迹;(2分)本联绘声绘形,突出了雨后初晴清新自然的景物特点。(1分)
2答案: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颈联尾联叙诗人雨晴后所做之事,(2分);全诗不着一个“喜”字,诗人却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雨晴后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5分)
8.诗歌一、四两联虚实结合(1分);第一联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3分);第四联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2分)
9.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每点1分,表达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题目。(6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故渊在诗中各是什么意思?(3分)
(2)很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的笔下为什么会显得那么美?(3分)
(1)“尘网”比喻污浊、__的官场;“羁鸟”是作者以关在笼子里的鸟自喻;“故渊”是指篇末的大自然。(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因为诗人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场景很幽雅,很恬适,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分)诗人将自己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情思蕴含在对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表现了厌恶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心愿。(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8.这首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9.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其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有停顿转折。请结合这首诗歌,简要赏析杜甫诗歌的这种风格。(6分)
8.描写了一幅风吹浪翻,飞雪纷纷的凄凉画面。(2分)由冷风、江浪、飞雪和寒灯构成。(3分)
9.作者虽然身处逆境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才大略却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深厚博大。(3分)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承转顿挫:开篇写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山城有百层之高,起笔豪迈;接下来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然后写自己临危弥坚,不弃不馁,又转为豪迈;最后以鲲鹏自喻,将感情推向最高潮。(3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 清 宫 过 华 清 宫
吴 融 李 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帘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6bfd40e336ee0f02.jpg]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8.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4分)
9.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8.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1分)。乡村的清晨静悄悄的,月色尚未退去,林间蒙着雾气,树叶凝着露珠,东方未白,而勤劳的农民已经在耕地了,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1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9.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8.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8 .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2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9.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2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4分)(意思对即可)